从吃不饱到农业大国,解密中国粮仓背后的“利器”(2)

从吃不饱到农业大国,解密中国粮仓背后的“利器”(2)
2019-07-22 13:31:38 环球网

沈阳院原总工程师张少铭先生,是我国农用杀菌剂科研带头人。20世纪60年代末,他成功用“六六六”无效体制取五氯酚钠,筛选创制成功杀菌剂“多菌灵”。

从吃不饱到农业大国,解密中国粮仓背后的“利器”

“多菌灵”是新中国第一个创制农药产品,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防治小麦赤霉病等有显著效果,研制成功后即在全国十多家农药厂投产,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有机杀菌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

由于当时无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未能申请专利。张少铭先生被原化工部授予“为化学工业作出贡献的老专家”荣誉称号。

从吃不饱到农业大国,解密中国粮仓背后的“利器”

80年代是农药产业化成果爆发期,沈阳院研发的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高效内吸杀菌剂甲霜灵、水田除草剂丁草胺等70余个核心品种的产业化,将我国农药工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进入90年代,沈阳院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开始集中力量开发高效和超高效农药新品种。超高效除草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苯噻草胺,超高效杀虫剂吡虫啉,超高效杀菌剂腈菌唑等快速实现工业化生产,彻底改变了我国农药工业的落后面貌。而伴随着中国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知识产权越来越得到重视,沈阳院开始了由仿制到创制的战略性转移。

1990年沈阳院成立了新药创制组,农药科学家刘长令教授仅用了5年时间,开发出我国第一款获得正式登记注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品种——杀菌剂氟吗啉。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欧美发明专利的农药品种,我国第一个拥有国际通用名称的创新农药品种,我国第一个在国外登记销售的创新农药品种,实现了我国创制新农药零的突破,并已成为我国防治霜霉病等病害的主要品种之一。2002年,氟吗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5年,原农药所新药二室主任李斌教授带领团队,针对传统杀螨剂产品抗性日趋严重的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创制品种。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反复试验,发现了高效杀螨剂乙唑螨腈“SYP-9625”。

历经数年的大量田间试验数据表明,“9625”对螨类全生育周期均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人畜无害,对蜜蜂及害螨相关天敌也无害,属绿色高效产品。2017年,产品名为“宝卓”的“9625”正式上市,当年应用面积达1500万亩以上。宝卓获得14项授权专利及国际专利PCT,上市一年销售量破亿,为广大农民挽回经济损失数亿元。

进入21世纪,国家农药工程中心、“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相继在沈阳院建成。2007年,沈阳院成为中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15年沈阳院农药研究所注册成立了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次年并入中化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中化国际。

2016年,由沈阳院制定的唑菌酯原药和唑菌酯悬浮剂两项创制农药标准还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评审,实现了中国农药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将助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农药产品提升国际竞争力。

从吃不饱到农业大国,解密中国粮仓背后的“利器”

60多年来,中化以兴化报国的科研初心,铸就了我国农药发展的不朽丰碑。目前,中化在农药领域申请国内外专利500余项,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创制农药的研发进程。我国农药行业主要在产的骨干商业化产品都源自中化,为农业病虫草害的防治及保障农业的丰产丰收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