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近二十省份确定收入增长具体指标,多地最低工资上调窗口开启
工资分配宏观指导制度加紧完善中,小微创业者、低收入人群等再迎增收礼包
除个税抵扣红利率先落袋外,2019年促居民增收还有更多实招在途。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四省份明确2019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不少省份有望跟进,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制度也在抓紧完善。开年以来,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还就居民增收展开密集调研和座谈,并于日前完成2018年居民增收试点总结,下一步地方将结合实际分类施策,小微创业者、科研人员、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或迎更多针对性增收举措。
从目前31省份政府工作报告看,居民增收无一例外成为预期目标重点之一。其中近20省设置了2019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具体增长指标,高者超过10%。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多支持低收入人群等也成为施策重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829元,比上年增长8.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1%。作为居民收入“大头”,2019年工资性收入率先有所突破,其中,个税红利抵扣已经落地。最低工资上调也在稳步推进。上海市日前表示,今年继续相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宁夏人社厅也基本完成最低工资调整评估工作,争取2019年再次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此外,陕西省人社厅明确,5月1日起,陕西省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一类、二类、三类工资区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1800元/月、1700元/月、1600元/月。重庆市也于上月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两档分别比原标准1500元/月和1400元/月提高了300元。根据最低工资标准每两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的规定。河北、天津、福建、贵州、甘肃、湖南、青海等省份距离调整窗口也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