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隆冬的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以下简称阿旗)绍根镇天蓝如洗。过去,这里曾经是光秃秃的沙地,近几年,当地开始发展人工牧草产业,绍根镇植被覆盖率已从过去的不足10%恢复到90%,真正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转变。人工节水牧草产业,不仅让绍根镇披上了美丽的妆颜,也让这里的农牧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积极发展节水人工草地
绍根镇地处科尔沁沙地北缘,受气候变化和超载放牧的影响,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全镇90%的天然草牧场退化到植被覆盖率不足10%。
“牛羊吃不饱,人也饿肚皮”,生态的困境逼着绍根人发展人工种草产业,走生态畜牧业之路。2008年,全旗第一块配备指针式喷灌机的1000亩紫花苜蓿试种成功。随之,整地、打井、架设喷灌……全镇掀起了人工种草的热潮。
在这短短数年的时间里,鲍飞从一名阿旗绍根镇的普通牧民,逐步发展成为富民生态园——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并带动20余户贫困农牧民主动转变了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节水人工草地,在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中实现了为草原增绿、让家庭脱贫的“绿色梦想”。
2012年,在得知当地要大力发展饲草业的消息后,鲍飞动了种植紫花苜蓿的念头。他说:“政府号召我们种植紫花苜蓿,这是个好项目,咱们很多牧民兄弟外出打工不挣钱,不如联合起来种植优质紫花苜蓿,发展养殖业,这样牧民兄弟在家门口也同样可以致富。”
于是,他选择了生活贫困、创业无门、草牧场集中连片的12户牧民,把他们组织起来鼓励他们以草牧场入股,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起了富民生态园——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均摊,第一年集资300万元种植的3200亩紫花苜蓿,当年仅收获一茬,亩产紫花苜蓿便达到了500斤,总收入约80万元,户均收入达7万元。初次尝试便让社员尝到了增收的甜头,这也更加坚定了大伙儿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