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目前,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四经普”)已正式进入现场登记阶段。这是对占国民经济总量90%以上的二三产业进行的普查,需要对全国近90万个普查小区、近9000万个普查对象逐一登记,是一项十分重要、工程浩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搞好现场登记是确保经济普查成功的最关键环节。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重庆市,与基层普查员一起走街串巷,随访“四经普”现场登记工作,看看国民经济是如何做“体检”的。
普查对象的支持很关键
“您好!我们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普查员,现在依法对您公司进行现场登记,请您配合。”在重庆市渝北区,普查员江信文与同事陈德红来到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千问万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示了“四经普”工作证和告知书。
千问网络创始人兰显波热情地把普查员请进会议室,并拿出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等资料。江信文熟练地打开PAD,与兰显波逐项核实、录入、确认数据。
尽管指标繁多,但江信文很有耐心。这次现场登记,需要花费约40分钟。“我们公司规模不大,但财务报表很规范。国家搞经济普查,是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我们提供的数据越靠谱,决策才会更符合企业需求,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兰显波说。
重庆七彩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平也有同感:如果大家都不愿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那中国经济的“体检报告”从何而来?政策举措怎能精准抓住企业“痛点”?
重庆市统计局局长黄可说,被普查对象理解支持“四经普”,这与前期宣传动员工作的扎实开展密不可分。只有让普查对象理解经济普查的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普查人员的沟通能力、工作作风、精神面貌,也决定着普查的进展。
数据质量是经济普查的生命线。距离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还有30余天,国家统计局对数据质量提出高要求。 11月27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