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交流特高压电网是坚持传统电网发展路线的产物,它的显著特征是高度集中、系统垂直、远离用户;能源互联网则是能源转型推动电网变革的结果,它的显著特征是供需分散、系统扁平、贴近用户。两者不仅形态不同,而且发展方向完全相反。
交流特高压电网与能源互联网具有排斥性是由电网内在的技术规律决定的。传统电网的发展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当同步电网的规模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而扩大时,其惯量也随之增大,即同步电网的惯量与其规模成正比,这一关系是同步电网增强抗干扰能力,维持自身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但能源转型时代这一规律已不再适用,出现了原来没有意料到的情况,这就是随着风电、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装机容量比例不断提高,同步电网的规模尽管也在扩大,但其惯量却不仅不增加,反而逐渐减小,呈现出低惯量化的趋势。这一事实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传统电网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变革的主要方法是建设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电网将走向分布式和扁平化;二是电网电压等级的提升应当止于超高压,电网的低惯量化,意味着同步电网的规模有了重新进行调整、相应缩小范围的技术要求,故不需要再提升电网的电压等级。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进展越快,电网低惯量化的速度也越快,交流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也越没有必要。
交流特高压电网“高大上”,电从远方来;能源互联网则“接地气”,电自身边取,实践中两者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发展其中一个,另一个必然受到限制。欧洲曾经有企业规划要将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能和风电,通过建设超级电网,跨越地中海远距离向欧洲送电,遭到了原世界可再生能源理事会、欧洲可再生能源协会主席赫尔曼·希尔先生的尖锐批评。他认为超级电网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绊脚石,依赖远距离输送可再生能源,必然使能源变革放缓,而以分散投资方式发展可再生分布式电源,是实现能源变革最快的方法。德国正是按照赫尔曼·希尔先生的思想,着力在配电网侧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能源互联网,才取得了今天可再生能源比例超过30%的成绩,到2050年有望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