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不过,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在上世纪80年代横空出世,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超出BCS理论的解释范围。这代表了一类非常规的超导体,其高温超导原理尚不能被完全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击败“麦克米兰极限”的战役中,中国科学家曾扮演重要的角色。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赵忠贤院士,就是国际上最早认识到铜氧化合物超导体重要意义的少数科学家之一。他的团队从1986年底到1987年初,在十分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夜以继日工作,终于和国际上少数几个小组几乎同时在镧-钡-铜-氧体系中获得了4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
在随后的铜基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研究中,中国井喷式的成果也吸引了世界目光。这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接近诺贝尔奖的领域。
飞跃50开尔文
2014年,叶列米特将传统超导体硫化氢的临界温度提高到零下80摄氏度。2015年,他进一步把纪录提高了10摄氏度。
物理学界当时为此掀起了一场理论讨论,试图解释硫化氢超出预期的表现。科学家们最后达成了共识:这依然可以在BSC理论的框架内说通。氢是最轻的元素,硫化氢中的氢离子晶格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快速震动,无阻地运送库珀电子对。不过,氢离子晶格同时需要保持坚固的结构,不会“震散架”。
正因如此,叶列米特的实验都是在高压下完成的:上次的硫化氢是150 万个标准大气压,这次的氢化镧是170个标准大气压。这种程度的压强,在自然界只会出现在地心深处。
“这次比上次的纪录203开尔文飞跃了50开尔文。”叶列米特写道,“这表明在高压下实现室温超导(273开尔文)真的是可能的。”
叶列米特还需要做一些工作。物理学界判定超导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温度降低后电阻的骤降,第二是替换同位素进行检验。这两条叶列米特的实验都满足了。他把样本中的氢替换为氘后,临界温度降到了168K。
不过,叶列米特还未能确定第三个标准:迈斯纳效应,指的是超导体从一般状态相变至超导态的过程中对磁场的排斥。由于实验所用的样本只有几微米,放置在高压金刚石砧胞中,研究人员很难进行测量。
只有获得这第三个签名,物理学界才能完全承认新的高温超导纪录。
(原标题:科学家发联合声明:强烈谴责“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 “知识分子”微博发布百余科学家联合声明,表示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