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贺建奎告诉美联社,“我感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开创先例,而且要树立一个典范。至于究竟允许还是禁止此类科学,社会将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
团队在《伦理申请书》中写道:我们期望,建立完善的基因手术治疗严格行业质量控制标准,占领整个基因编辑相关治疗技术门槛的制高点,在国际日益竞争激烈的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中脱颖而出。这将是超越2010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体外受精技术领域的开创新研究,将为无数的重大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
业内专家:难以相信,不伦理
贺建奎这项在人类胚胎上“动刀子”的研究,外界已经准备好了吗?答案是措手不及。
2018年7月,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对2537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的调查表明,76%的人认为,为治疗婴儿出生时可能罹患的严重疾病,改变未出生胎儿的遗传特征属于医学技术的适当应用;60%的人支持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降低婴儿一生中患严重疾病的风险。
至于使用这一技术让婴儿变得更聪明,只有19%的人认为是合适的,8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这将使这项技术走得太远。
同月,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提到,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但这些均尚在讨论中,而目前贺建奎宣布的基因编辑双胞胎是已经出生的实实在在的生命体。
长期从事基因编辑研究的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教授谢安勇对澎湃新闻表示,“第一感觉是难以相信,不是技术上行不通,只是许多副作用难以排除,只能为这两个婴儿的未来祝愿。”
至于其提到的副作用,谢安勇简单总结:敲除的这个CCR5基因难道在人生长发育思想行为其他功能方面无用吗?脱靶怎么办? 目前的脱靶检测足够吗? 即使不脱靶,能排除掉涉及该断点其他修复事件吗?
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首例免疫基因的婴儿在中国诞生了,一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11月26日,人民网刊发了一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报道
世界首例转基因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震惊了整个科学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基因编辑项目针对的是一对双胞胎,但只有一名达到了预期效果,另外一名婴儿虽然经历了基因编辑手术,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