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陕西自贸试验区着力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支点

2018-11-23 09:24:42    环球网  参与评论()人

【环球网 记者 马晓春】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亚欧大陆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古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良好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且拥有西咸新区、西安国际港务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经济高地。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揭牌运行以来,紧扣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165项试点任务已全部启动,其中119项落地实施,实施率78%。对国务院、商务部推出的138项改革试点经验进行了复制推广。重点围绕特色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差别化改革,形成制度创新案例118个,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认定其中84个案例创新性强,具有一定系统集成特点,首批选取18条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对于未来的规划,陕西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在环球网财经采访时表示,将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陕西自贸试验区着力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支点

图为陕西自贸试验区高新区功能区

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果经验

陕西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2016年8月31日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是西北地区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总面积119.95平方公里,涵盖中心片区87.76平方公里、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26.43平方公里和西安杨凌示范区片区5.76平方公里三个片区。

弹指一挥间,陕西自贸试验区已经挂牌了一年多,很多人不禁想问,自贸试验区取得了哪些成绩?

环球网财经了解到,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

从目前取得的成效来看,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试点任务全面推进,差别化改革和创新案例培育取得初步成果。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重点围绕特色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差别化改革,形成制度创新案例118个,其中“微信办照”案例作为典型经验通报全国,“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西咸新区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两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与此同时,“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的经验和“创新推进中欧班列发展,推动西向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的做法,则由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借鉴学习,而杨凌示范区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被商务部则作为自贸试验区创新亮点对外发布。

(二)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立“多证合一、多项联办”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将“人民银行开户许可”纳入联办事项,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实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集群注册”和全程电子化,办理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创新办税模式,建立容缺受理机制,压缩申报事项,开通发票“网上申领、线下配送”平台和微信办税、在线预约等掌上服务产品。扎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工作,建立“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政府管理新模式。以“六双”(行政审批“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事中事后监管“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为主要内容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开始试点。建成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和“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实现互联共享。

(三)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外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套表格、一口办理”。加快推行“多评合一”“多图联审”“一口受理、并联审批”投资项目审批试点。建立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制订《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境外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信贷、政策法律、会计审计、风险评估等咨询和政务服务。着力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融合陕西省“通丝路”、出口水果电子监管及质量追溯系统等特色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西安海关创新推进“货站前移”“舱单归并”等24项监管服务措施,推行“联网监管+库位管理+实时核注”监管制度改革,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及24小时通关,通关时间大幅压缩。创新海关税收征管和担保方式,将汇总征税范围扩大到除失信企业外的所有企业,推行以企业为单元的税收总担保模式,超过80%的应税报关单通过“自报自缴”模式缴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大幅降低。(“汇总征税”是指进口货物通关时海关不打印税单征税,在企业提供的银行保函信用额度内,通过扣除企业授信额度的方式办理货物放行手续,并于每月定期集中打印上个月已放行应税货物税单的新型税收征管作业模式。“以企业为单元的税收总担保模式”是指财务公司、专业担保机构参与海关税收担保,推进由以货物为单元的逐票担保方式向以企业为单元的税收总担保方式转变。)

(四)金融服务创新步伐加快。出台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36条措施,金融业态聚集效应初步显现。融资租赁业迅速发展,截至今年9月底,融资租赁企业达128家(其中,外商投资融资租赁企业107家,注册资本61.8亿美元;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20家,注册资本102.2亿元)。灞柳基金小镇吸引260余家基金企业入驻,基金审批管理规模超2000亿元。开通陕西自贸试验区“账户核准绿色通道”,推行自贸试验区内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已为迈科金属集团等7家企业提供服务。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变“先审后付”为“先付后审”,大幅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积极打造“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平台,为企业在线提供人民币跨境结算、报关报检等10项“一站式服务”。开展“资本金用途”股权投资类理财产品的创新,并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人民币债券。

(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不断深入。陕西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加快培育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着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运输走廊建设。西北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获批,开通西安至阿姆斯特丹国内首条陆空联运跨境电商国际货运直飞航线,国际航线达到57条,其中全货运航线13条。而在国际铁路货运方面,目前开通西安到汉堡、莫斯科等8条国际铁路货运干线,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7处海外仓,实现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今年1—8月份,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789列,运送货物总重达81.88万吨,同比增长5.31倍。

除了为跨国货物运输提供硬件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还积极探索经济合作新模式。试验区创新 “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推进建设“中欧”“中俄”“中韩”等国际合作园区。陕汽集团、隆基乐叶光伏、爱菊集团等陕西企业先后在俄罗斯、伊朗、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国设立生产基地、分销网络、物流园区。与此同时,试验区不断完善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快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创新港,目前已有俄罗斯农业研究中心等11家机构和8家外国协会办事处入驻;在哈萨克斯坦等国设立3家杨凌海外农业企业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试验区持续推进中国农业海外粮仓建设,新建乌克兰敖德萨大田作物合作农场、哈萨克斯坦北哈州亚麻种植园、莫桑比克万宝农业合作示范园等3个园区,海外现代农业园区达9个。

数据显示,陕西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11.4亿美元,占全省累计境外投资的25.3%。

(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建设“丝路云”网上自贸综合服务平台、自贸产业园智慧园区,发起设立信息丝绸之路发展联盟。截至2017年底,与4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7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织实施了80多个项目。除了科技合作,陕西还通过构建大学及职教联盟、打造文物考古中心、筹建汉唐学院和书法学院以及举办丰富多样的国际论坛等多种方式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

截止到目前,已联合31个国家(地区)128所大学组成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职教联盟。2017年,在陕留学生人数达到11160人,较上年增长13.5%。陕西成立“丝绸之路”文物考古中心,与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联手打造智慧博物馆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和历史文化研究交流平台。加快筹建国际汉唐学院和中国书法学院,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骨干。此外,还举办了“欧亚经济论坛”、 “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杨凌农高会”、 “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丝绸之路城市中医发展论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节”等。如今,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9个城市签署合作备忘录。

(七)区域协同发展成效初显。通过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充分发挥陕西的科技、产业优势,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建立国内首个实现科技资源要素信息高速流转和有效分发的云服务公司,协助青海西宁、陕(山)西运城等10余个中西部省市区建设了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在技术、人才、资本、标准等创新要素方面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持。与西北地区商务部门签署《利用陕西自贸试验区平台,推动西部大开发、实现联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开展陕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推介交流,向西部地区推荐45项创新实践案例,带动西部地区协同开放、创新发展。在2018年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期间,与西北4省区联合开展自贸试验区项目推介活动,在电子、新能源、农业等行业签订合作项目54个,总投资额436.54亿元。

(八)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经过一年多来的改革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激发,全省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据统计,自揭牌至今年9月底,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27595家,超过揭牌前历年市场主体数的总和。今年1--9月,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10686家,是去年全年的1.25倍,其中,外资企业171家,是去年全年的1.6倍。货物进出口总额1939.79亿元,占全省2580.1亿元的75.2%,同比增长34.64%。各项数据表明,陕西自贸试验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的战略定位正在彰显。

  

陕西自贸试验区着力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支点

图为国际港务区功能区

下一步工作设想

下一步陕西自贸试验区工作设想,也成为环球网财经探访的重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以中央批示精神,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试点任务落实和差别化改革,积极培育创新案例,创造更多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陕西经验,当好陕西追赶超越的排头兵,做好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试验田。

环球网财经记者梳理出以下五点推进措施,主要有:

一,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标上海自贸试验区等先进经验,对照中央改革办自贸试验区建设督察报告提出的“六多六少”问题和五条建议,认真总结评估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找准问题,认真改进,力求突破,确保总体方案确定的试点任务在今年内全部实施。同时,及早组织开展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方案的研究起草。

二,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尽放、按需放权的原则,持续推进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委托)。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确保年底高标准通过国家验收评估。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极简审批”和“一网审批”,努力实现建设项目审批50个工作日办结的目标。

三,落实国家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一系列政策,大力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带动陕西外贸进出口和对外经济合作大幅增长。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确保年底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四,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大力推进跨境投资贸易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加快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改革创新发展,放大金融领域市场主体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

五,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聚焦“国际运输走廊”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有效整合资源,培育物流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西安港”运营能力和“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行水平;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切实发挥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国的门户作用,努力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陕西改革开放新高地。

杨凌示范区成国际农业合作示范案例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农业基础支撑,使陕西自贸试验区肩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双重任务。

环球网财经了解到,陕西自贸试验区里,杨凌示范区作为中国唯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直注重对外交流合作。随着自贸区试验区的设立,面对 “创新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机制”的改革试点任务,杨凌示范区片区的进展如何?又将如何创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合作机制,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据自贸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杨凌片区涉农领域搭建了“1+3”国际合作服务平台,融投资、贸易、科技及人文交流功能于一体, 其中“1”是指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商务服务平台,“3”是指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美国,建设三个农业海外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提供融资支持、法律咨询、信息交流等服务;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境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建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包括丝绸之路沿线12个国家和地区的59所大学和科研机构。

具体实践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推进了我国农业对外输出与国际合作。以杨凌片区与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合作的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业创新园(以下简称“中哈园”)为例, 该创新园带动了国内农业新品种和农业设备的输出,截止目前,中哈园共从国内引种小麦等6大类48个品种,种植面积417亩,带动了大型农机、配套机具及温室大棚建设材料出口。此外,还推动了农业技术品种合作,研发的冬小麦5号具备抗绣、抗旱、高产等突出优点,亩产较当地品种增产82.3%。促进了两国农业科技交流合作,通过项目实施,与哈国立农业大学、农业部植物保护与检疫研究所等农业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

二,强化了国际农业教育科技交流合作。杨凌片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承办了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农牧专题培训班,接收了50余名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2017年5月成功承办了农业部主办的2017年农业“走出去”高端智库研修班,来自21家农业院校、农林水科院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修。

三,加强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研究。杨凌片区成功获批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中饿农业科技发展政策研究”项目,开展俄罗斯科技组织(含在俄罗斯的国际科技组织)、科技体制和运行方式研究,为中俄相关科技组织合作提出可行性建议。同时,正在筹建中国南南农业合作与发展学院,推动设立非洲、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别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总结、归纳、传播中国农业发展和减贫经验。

下一步,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农业科研单位合作,与当地农业研究机构深入开展试种合作,建立品种审定和推广模式,逐步实现市场化运营。同时,深入推广农业双向投资发展,在积极招引涉农国际企业来华投资同时,以境外农业合作园区为载体,带动国内涉农企业赴境外发展。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