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率先开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及资本项目可兑换等相关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经过5年多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按照对标国际高阶贸易投资规则的总体要求,构建了“监管沙盒机制”并相继建立了一批创新型金融制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显著增强。
上海自贸试验区完善了金融功能性平台体系,创设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目前已有3.8万余家境内外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7.2万个,累计办理各类本外币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25.9万亿元,涉及161个境外国家和地区。
国务院发布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要“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自由贸易账户支持下的企业跨境融资方案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累计办理本外币融资折合人民币1.36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融资平均利率为4%。
基于自由贸易账户的政策框架,上海金融机构积极创新跨境金融服务方案,对接跨国企业经营需求的资金集中管理服务方案。目前,各类企业搭建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近800个,累计发生的收支总额折合人民币1.38万亿元。
此外,自由贸易账户可以提供科创企业从创意到成熟期的全程跨境金融服务。已有1131家科创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582个,获得各类融资1238.6亿元,有50多个引进人才开立了境外个人自由贸易账户。
自由贸易账户还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中的跨境金融服务方案,截至目前,已有9700多家境外企业开立了自由贸易账户,实现了在岸金融服务支持境外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
上海自贸试验区不仅依托自由贸易账户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切实提升实体经济“获得感”,还创新涉外风险管理模式,支持金融对外开放。目前已有56家上海市各类金融机构建立了分账核算体系来提供自由贸易账户各项金融服务。其中,中外资银行45家、财务公司4家、证券公司3家,以及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清算所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上海保险交易所等4家市场基础设施机构。
距离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即将五年。五年来,许多金融政策和业务创新均通过上海自贸区实现”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