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上海自贸区5周年|苹果工程师为什么盛赞自贸区公安?

2018-11-20 09:16:19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2018年7月,一位在沪工作的苹果公司印度籍工程师对上海市公安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表示:“我真正看到了自贸区开放的力度。”

原来,外国专家在申请中国长期居留证的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令他们非常头痛问题:临时签证马上到期,这时体检材料等环节突然出了状况。这种情况下,这位专家就不得不先返回国内,然后再申请临时签证过来继续办理。这不仅耗费了时间,更耽误了在华的工作。

不过,上述令外国专家头痛的问题在上海自贸区已经不再存在。

上海自贸区5周年|苹果工程师为什么盛赞自贸区公安?

上海市公安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

2018年9月,上海自贸区迎来挂牌成立5周年的日子。很多人知道上海自贸区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向全国推广复制,与其相似的,在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片区日京路38号的上海市公安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还有一个专门为外国人提供出入境服务的“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

两个都叫“单一窗口”,原理也类似,都是通过一个平台递交在多个部门办理业务所需的全部资料,然后各部门在后台完成数据共享,真正达到“让数据多跑路人少跑路”,只不过一个服务于跨境国际贸易,一个服务于外国人。

日前,上海市公安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的一线办证民警迟颖为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讲述了她所经历的“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从诞生的1.0版走向如今3.0版的全过程。

今年39岁的迟颖是2009年从部队转业到上海公安系统的。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2014年9月,她调入新成立的上海市公安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

迟颖说:“自贸区成立前,我们只是市局的一个委托执行机构,每天只负责机械性地收材料。审核、审批、制证、发证这些业务和我们都没关系。自贸区刚成立时,大家都在想,我们到底要做什么?自贸区的内涵是什么?要怎么样才能体现点自贸区的机制体制创新?你这里的出入境业务和自贸区外面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不久后,上海市公安局就以实际行动支持了自贸区分局在创新上先行先试。2015年1月1日,市局出入境管理局授权自贸区分局建设启用了自贸区出入境办证中心,率先实施公安出入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往来港澳逗留签注等9项中国人出入境证件业务和签证、居留许可等5项外国人出入境证件业务进行受理、审批。

“这些之前都是市局的业务,我们从没有实际操作过,不仅要逐一熟悉掌握每项业务的受理材料要求,还要承担起证件的审批签发工作,这是个不小的挑战。”迟颖说,“感觉像咣当掉下来一块巨石,你要接住它。谁受理、谁审批,谁就要负责。我们是全市第一家自己负责证件审批的分局,相关工作来不得丝毫马虎,包括姓名、性别,一个字一个拼音都不能错,那时候我们的眼睛极为疲劳,下班后连手机都不想看。”

随着新业务的展开,迟颖所在的出入境管理支队已着手机制创新方面的探索。她和同事们都清楚地明白,不能只停留在先行先试业务上,身处自贸区必须要有机制创新。

通过对企业大量走访调研,出入境管理支队发现了一个令多数外企人事部门头痛的问题。据企业反映,外国人出入境的办证过程还十分不便。因为外国人证件涉及商务委、侨办、人社局、外国专家局、检验检疫局、公安等多个部门,企业一般要专门安排一个人一天只跑一个部门,这样算下来,全程办下来要20多天时间。

“我们就针对这个痛点,与保税区管理局人力资源处等多方商量,能不能大家一起建一个平台,让企业不再挨个部门跑。那是2015年底。”迟颖说,“结果大家一拍即合,开过几次协调会后,各自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调研筹建工作。”

经过反复磨合沟通,2016年2月,全国第一个“外国人证件业务单一窗口”终于建成了。

这就是后来更名为“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的1.0版。在这个窗口,聚集了公安局、人社局、外专局三家单位,办证人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同一份材料可以申办工作证、居留许可、专家证等多个证件,并且所有办证环节都通过一个窗口办理、取证。

据迟颖回忆,“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几个部门的同事都坐到窗口前,互相通气。这种形式大概做了不到一年,效果开始显现,有的企业甚至说进来不办证也感觉到方便。因为原来他咨询要跑三家单位,现在在一个窗口全能问到了。”

2017年11月,“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升级为2.0版。

“运行了近两年的时间,我们的底气也足了一些,就考虑将更多的职能部门整合到这个平台来。有了之前的影响力,别的部门也都比较愿意。”迟颖说。最终,2.0版本的“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除了1.0版的三个部门外又加入了市商务委、市侨办、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人才服务中心等4个部门,最终共7个部门聚集在这个单一窗口内,实现了“一窗式受理、一并予以发证”的协同服务模式。

但是,在各方看来,2.0版仍有不足之处。迟颖说:“2.0版仍然是一种物理的聚合,我们采取与各部门互相签署委托协议的形式。办证人虽然不用再挨个部门跑了,可是我们业务部门工作人员要在后台往返于部门之间,仍不是最方便的形式。只是我们代替他们跑而已。”

2018年7月,“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3.0版应运而生。

迟颖介绍称,“经多方商研,3.0版我们考虑的重点不再是更多的部门加入,因为该有的已经差不多都有了。而是希望在机制上再创新,将物理的结合升级为化学的融合。于是,各部门一起开发了一套依托外网的系统,申请人在网上填写提交一张大表,所有部门办证所需要的信息都在这张表上,之后系统将信息自动分发至各部门。下一步我们还将上线手机APP,申请人可以查询办理进度。”

迟颖进一步介绍,“这个平台并不是要突破现有的法规,我们并不是打破法定的办证次序。比如检验检疫部门的体检证和人社局的工作证还没有下发,我们公安不可能先批居留许可。这个系统的特点是将串联转为并联,原来是办证人挨家跑,拿着上一家的证去办下一个。现在是他在网上提交所有材料之后,我们公安会在后台等人社、外专、检验检疫部门的办证结果,他们证件出来后,我们马上就批居留许可。最后办证人是在这个窗口一起拿到所有证件。”

迟颖为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讲述了近日一名外国专家享受“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3.0版便捷服务的典型事例。

2018年7月,苹果公司的一名印度籍工程师要到上海分公司工作,需要办理中国长期居留签证。他在印度申请了30天的短期签证,也办好了体检证明,这次想通过“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直接办理就业证和居留证。

“但是,在办理过程中发现他的外国学历还没有认证,这样就无法办理就业证。等他认证完学历,早就做好的体检证明又过期了。这时他如果按原有程序再办理体检证明,30天的短期签证就过期了。这意味着他必须要先返回印度再申请签证过来重新走一边上述流程。”迟颖说。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自贸区有了最新答案。正是因为有了“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3.0版,上述外国工程师在7月23日将申请体检、工作许可证、居留许可证的材料一并在窗口提交,仅7个工作日就领到了所有证件。在签证没过期、不用出境的情况下,成功获得了一年的长期居留。“要是在别的地方,这名工程师肯定就来不及,要先回国了。”迟颖说。

截至目前,共有2000余人通过“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办理了相关业务。

2018年初,某国际运动品牌公司在外高桥落户,其全球总裁兼中国区监事专门来到自贸区出入境办证窗口咨询办理5年期工作类居留许可事宜,在享受专业高效的办证体验后,他由衷表示这给他很大帮助,让他们公司前来自贸区工作的外国人有了稳定预期。

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截止2018年6月,保税区片区累计新设企业3.07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近7700家,近90%以备案方式设立。已培育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营运总部、大企业总部、区域性总部等各种类型的总部企业220余家,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