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今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IMO)签署通过一项关于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初步战略。该战略提出,到2050年,全球海运业温室气体年排放量要比2008年减少50%,以推动海运业逐步朝零碳目标迈进。这是全球海运业首次为气候变化制订碳排放目标。作为全套《能源转型展望报告》报告中的组成部分,《2050年海事预测》对海事能源的未来提供了独立预测,并审视了能源转型将如何影响航运业。
艾瑞民对澎湃新闻称,若以航运业当前的业务模式持续下去,国际海事组织提出的减排目标很难达成。在航运贸易正增长的情形下,碳排放却要砍半,这相当于是双重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要真正采取一些重要举措。针对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50%的目标,我们认为实施对现用船舶燃油使用洗涤器技术可以贡献35%,使用碳中性燃料贡献35%,使用LNG(液化天然气)或者LPG(液化石油气)做船舶燃油可以贡献25%,使用纯电力推动船舶可以贡献5%。为什么是5%?因为电力推进船的应用范围有限,只可能在近海和短途航运。我们的预测是实施上述举措可以达成减排目标。”
艾瑞民称,摆在航运业面前的一大挑战是零碳燃料的开发,零碳燃料是什么?零碳燃料开发的结果会是什么?可能是碳氢燃料,也有可能是生物燃料,现在不得而知,但这对于航运业减排效果而言非常关键。
《能源转型展望报告》显示,化石燃料在未来能源结构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但其占比将从目前的约80%降至本世纪中叶的50%,另一半则由可再生能源提供。艾瑞民称,到本世纪中叶,天然气将成为能源结构中占比最大的单一来源,其次是太阳能、风能。但在中国,届时太阳能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最大比例,天然气紧随其后。“中国的能源转型速度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主要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电气化的发展。除了大力推动风能和太阳能发展,中国在用天然气取代煤炭方面的发展非常快。同时,数字化能够驱动能源效率提高,使得碳排放过程变得透明。”艾瑞民认为,未来32年时间里,突破性技术对能源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将是能源转型领域毫无争议的领导者。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14日警告,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抑制经济增长泡沫的同时,对金融市场产生压力,美国经济增长可能已经“见顶”,未来美联储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可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更大压力。
当前,能源供应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能源供应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人类现代生活方式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三大矛盾,正催生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革命,我国能源发展方式将迎来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