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港珠澳大桥通车:粤港澳三地“硬连通”之后更需要“软开放”

2018-10-26 09:07:02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市场人士都认为,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将以交通基础设施的连接为前提,推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也曾经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港币的投资,会为区内经济产生几十万亿港币的经济效益。就此而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运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拉开序幕。而粤港澳湾区不仅在土地、人口方面具有优势,香港、澳门的自由港也与国际对接更为便利。历史上与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经济联系广泛,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起点,粤港澳湾区发展优势明显。

但粤港澳大湾区在形成地理连接的“硬连通”之后,下一步更需要的是“软件”方面的开放与融合。港珠澳大桥为三地的联通提供了硬件,但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而言,需要的是湾区的整体融合,这里不仅有地理的融合,交通的融合,还有产业的融合,市场的融合,人的融合,制度的融合。应当注意到,粤港澳湾区,涉及到内地、香港、澳门三个独立的经济区,都有自己各自的辖区,独立的海关,独立的法律体系。三个不同的经济区实现融合发展,形成一个大湾区,在世界湾区经济中还没有过,如何形成一个统一融合的市场,将是粤港澳湾区最大的挑战,这不是一座大桥能够解决的,需要三地切实的改革和开放,进一步清除三方辖区不同形成的树篱,打通市场,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

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开放和包容为其共同特点。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湾区等,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其最重要特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以此带动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而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地理上一衣带水,但粤港澳内部的经济体制却十分复杂,特别行政区和自由港、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重经济体的体制相互叠加。如果各种体制的优势和开放形态能够互补形成合力,那么将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能量,如果彼此协调不当,那完全有可能互不相让,争夺利益,甚至产生恶性竞争,出现严重内耗。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