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谈到储能,郑耀东表示,目前储能概念火热,但储能并不是电力系统的必备环节。储能主要指电能的储存。在电网负荷低时储能,在电网高负荷时输出能量,有利于削峰填谷,减轻电网波动。在电价较低的谷期储能,在电高峰期使用存储好的电能,通过峰谷差套利,可以提高用户电能质量,减少用户用电成本。储存的能量还可用做应急能源。
关于储能的商业模式,郑耀东说,通过资料的调研和南网的整理,目前储能有19种应用方式,配网侧的大规模储能系统主要依靠峰谷价差套利,国内目前最大峰谷电价差约每千瓦时1元。其他模式缺乏政策性支持,难以依靠自身生存。即便是峰谷电价差,他认为这种模式也只能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有机会生存下去。
在储能的未来发展方向上,郑耀东表示,满足高可靠性用户稳定供电需求和应急的需求,缓解中心、老旧城区输电通道阻塞、移峰填谷将成为储能系统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发展前景。
郑耀东介绍,储能的形式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机械蓄能,超导磁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电磁储能,以及铅酸电池、液流电池等电化学储能。“但抽水蓄能才是电力系统最依赖、最有投资价值的内容。电化学储能我们现在也在大力做,不管怎么做,在电力系统看来它的量很小。”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hina Energy Storage Alliance)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75.4GW(1GW=1000MW,1MW=1000KW),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96%,电化学储能只占2.93GW。
在储能电池的退役方面,郑耀东认为,梯次利用电池是变废为宝的行为,“下一批退役的主要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真正退役的电池容量在原容量的65%到80%。”郑耀东同时提到,变废为宝要注意经济性,“不能用更高的代价让废电池焕发青春,再焕发青春它也只能活那么几年。”
在郑耀东看来,梯次利用电池首先要对退役电池做状态评估,评定是否能继续使用。其次要解决如何使用的问题,通过分选重组及电热安全管理,将不能使用的退役电池剔除。“如何用就得回答干啥用,放到哪个场景才有价值。这个事情关键不是技术性,而是经济合理性。”经过场景分析,他认为,退役电池主要应用于低功率场景,不适合深度的充放电。
10月8日,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发布《深圳市福田区支持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若干措施项目申请指南(2018年)》,大力支持私募行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备受关注的落户支持、人才住房支持均暂缓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