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此前,一些不具备衍生品交易资格的银行,会同具备资格的银行合作发行结构性存款产品。如果某小银行不具备资质,且要发行一款结构性存款产品,那么就会与具有该项资质的大型银行签署委托协议,将前端手续费按本金一定比例支付给大银行,由大银行进行投资。产品到期日,小银行把后端手续费和期权费支付给大银行,大银行将期权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返还给小银行,再由小银行将本金与投资收益一起支付给客户。
一位外资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情况下,“通道行”会把所有同不具备衍生品交易资质的银行合作的业务全部暂停。他所在的银行具备衍生品交易资质,年初时与近三四十家银行有业务合作。在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该业务就被全部叫停了。目前,只有自己发行的结构性存款还有新增规模。
规模增速有望放缓
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一度发行火热。除6月结构性存款环比增速为负以外,截至8月,结构性存款规模环比均有所增加。央行数据显示,1—5月结构性存款规模环比增速分别为14.69%、4.84%、5.18%、4.05%和1.21%,7月和8月结构性存款规模环比增速分别为5.44%和3.21%。截至8月末,中资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总计为10.02万亿元。具体而言,8月中资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26万亿元,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76万亿元。
民生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李锋表示,在新型理财产品尚未规模化推广前,企业与居民有较强的理财需求,银行结构性存款较好地平衡安全性与收益性,成为理财替代品。
银行揽储压力亦成为结构性存款走俏原因之一。业内人士介绍,小银行在存款市场上竞争力较弱,而如果存款利率偏离度过高,又会受到相关监管部门关注,只能靠发行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因而结构性存款也成为一些银行变相“高息揽储”的一个途径。
⊙记者 吴晓婧 ○编辑 张亦文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下称“理财新规”)正式稿近日落地。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理财资金会更加重视通过FOF产品进行大类资产配置,与公募基金的合作也有望增多
8月13日,位于成都春熙路附近的某股份制银行展板上,曾经醒目的结构性存款信息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组抽奖信息。事实上,一度火爆之后,被寄予厚望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正逐渐步入冷静期
上市公司理财为啥“偏爱”它 ◆经济导报记者 段海涛 济南报道 作为上市公司理财大军中的新成员,山东出版(601019)再次表现出对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