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9月份CPI上涨主要因素是食品,极端天气、中秋国庆双节以及季节性因素三方面共同推升食品价格。李迅雷预测,未来CPI走势将保持温和上涨,“10月份农产品批发价格回落,短期食品价格冲高因素会逐步消除,尤其是未来猪肉价格回落会超预期,我们判断10月份CPI小幅上升到2.6%。”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9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8月份消费价格涨幅扩大的因素主要是季节性的短期因素。进入9月份,短期因素消失,蔬菜供应能跟上,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并不存在;猪肉的供应也会相应增加,如无新疫情发生,猪肉价格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加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未来CPI有条件保持温和上涨趋势,价格不会出现明显上涨。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胡晓鹏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CPI同比增速创7个月新高与货币流动性充足相关,流动性充足推动带高物价。“所以现在的物价上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货币现象,后期CPI涨幅还是取决于实体经济振兴和复苏的水平。”
PPI同比上涨3.6%,增速创5个月新低
从同比看,PPI上涨3.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增速创5个月新低。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6%,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据测算,在9月份3.6%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7个百分点。
李迅雷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9月份PPI同比增速走低,主要是因为去年基数高。
原标题:非食品价格推升7月CPI 终结环比“四连跌”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了最新的物价数据。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上涨2.1%,环比由降转升,上涨0.3%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8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8%;P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