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9月份CPI上涨主要因素是食品,极端天气、中秋国庆双节以及季节性因素三方面共同推升食品价格。9月份PPI同比增速走低,主要是因为去年基数高。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胡晓鹏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的物价上涨可理解为一种货币现象,9月份CPI同比增速创7个月新高与货币流动性充足相关,流动性充足推动带高物价。后期CPI涨幅取决于实体经济的振兴水平。胡晓鹏表示,9月份PPI走低主要原因是实体经济本身交易投资活跃程度不够,实体经济的振兴和复苏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刺激和引导的力度。
CPI同比上涨2.5%,涨幅连续3个月高于2%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环比看,CPI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4%,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4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受夏秋换茬以及部分地区遭受台风、强降水和风雹等极端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9.8%,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受季节因素影响,鲜果价格上涨6.4%,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猪肉和鸡蛋受中秋节和国庆节“双节”影响,需求增加,价格分别上涨3.7%和2.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0.69个百分点。分项数据显示,鲜菜、鲜果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14.6%、10.2%和6.2%,三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5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2.4%,降幅继续收窄,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
原标题:非食品价格推升7月CPI 终结环比“四连跌”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了最新的物价数据。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上涨2.1%,环比由降转升,上涨0.3%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8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8%;P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