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编者按:继促进基建、民间投资等政策密集出台后,作为拉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也迎来了重磅文件。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化了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火车头地位。今日,本报聚焦“促消费”,从健全消费政策体系、优化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特邀业内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中共中央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化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意见》指出,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进一步吸引社会投资,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现代流通、信息网络、服务消费等短板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社会领域产业企业专项债券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等消费细分市场的基建投入将是万亿元级别,而PPP模式也将在上述领域补短板中担当重任。
昨日,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已成为重要主题,且改革效率在各方面都在提升。整体而言,地方债发行提速、国企改革的深化、信贷政策的调整都明确预示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将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要点,而PPP自然是助力该发展模式的重要工具。稍早前,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规范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规范的PPP项目形成中,长期财政支出事项不属于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由此可见,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同时,PPP模式的推行也将迎来一波高潮。
陈新有说,四川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产业都是有基础、有条件、有支撑的。陈新有表示,目前四川省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下一步将建立四川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