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分析|面对美联储持续加息,中国央行并不能完全排除降息选项

2018-09-20 17:44:01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伴随7月底几个重要会议的召开,金融政策开始明显转向,7月23日国常会提出宏观政策要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7月31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要求——“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政策转向原因则是国务院金融委第二次会议明确的当前金融领域主要问题——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换而言之,金融和实体出现再次的脱节是此次政策转向的主要原因,而脱节的集中表现就是实体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

今年以来,境内债券市场违约频发,截至8月末,累计已有24家企业违约,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合计违约规模已超过600亿元;而且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呈现持续上升态势,评级AA的实体企业债券发行成本基本已回升至2014年初的水平,1年期的融资成本曾一度接近8%,3年期的融资成本也超过8.4%;同时实体企业的直接融资功能也没有完全恢复过来,截至今年8月末,12个月的实体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虽然已回升至2万亿元,远低于高峰的4万亿元;12个月的实体企业股票净融资规模仅为6063亿元,远低于高峰的1.3万亿元。即实体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次突出。

分析|面对美联储持续加息,中国央行并不能完全排除降息选项

数据来源:Wind

分析|面对美联储持续加息,中国央行并不能完全排除降息选项

数据来源:Wind

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再次突显,7月份以来央行明显加强了对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注入力度,以至于中国货币市场隔夜利率与美元隔夜利率还曾一度出现倒挂(上次倒挂出现在2008年9月中旬雷曼破产后,美元流动性发生骤紧)。从此角度而言,当前中国货币环境的宽松力度已显著超出危机初实施经济刺激一揽子方案时的力度,但是从实体企业的发债成本和融资规模而言,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改善的只是包括城投债在内的有政府背书的各类债券。换而言之,目前央行的货币宽松只是解决的了政府融资的燃眉之急,而流动性宽松下货币市场利率的回落并未有效传递到实体经济层面。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