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刊文:金融服务也应“最多跑一次”

2018-06-04 09:35:11      参与评论()人
不少企业和个人到银行、券商、保险公司办业务,时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银行卡丢了,要先挂失等待7天,补办新卡至少跑两趟;想要注销证券账户,需要分别关闭信用账户、理财账户,最终销户至少跑三趟;车险理赔,报案、定损、修车、索赔,一圈手续跑下来,事耽误不少,人也累得够呛。

互联网金融兴起后,在市场竞争的促动下,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水平有了不少提升,但不可否认,一些金融机构还在抱着“坐等上门”的老经营理念。特别是在不带来直接收益的服务环节上,一些银行“办卡容易销卡难”、一些券商“开户容易销户难”、一些保险公司“投保容易理赔难”,消费者跑酸了腿、磨破了嘴甚至被要求开具各种奇葩证明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金融行业传统管理方式的束缚,也有金融机构自身业务能力、人员素质的欠缺,但最根本的还是没有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思想,没有把消费者的时间、精力和诉求当回事。如今,政府部门都在全力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办事“最多跑一次”,金融机构不妨也检视一下自己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改进服务质量,争取早日实现办理金融业务“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需要办事流程的不断优化。平心而论,业务流程多、手续繁、时间长,并不能完全怪金融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安全性要求高,有些事项去网点办确有必要。但在现有条件下让客户少跑路,依然有不少改进空间。以注销一张银行卡为例,现在银行卡普遍都绑定了基金、理财、银证等业务,如果这些业务需要分别注销,自然要多次往返银行网点,但如果采取客户一次授权、银行内部流转方式来办理,可以最大限度节省消费者的时间。做到这些,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努力改进自身业务办理方式;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不断调整业务规则,鼓励服务创新。

“最多跑一次”需要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互联网金融一日千里的发展证明,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现代金融业,既有利于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更有利于改善消费体验。在保证交易安全的前提下,让信息“多跑网路,少跑马路”,是金融机构未来改进服务的重要着力点。近年传统金融机构大笔的信息技术投入确实带来不少便利,“无人银行”“智能投顾”等新兴服务的尝试,也给消费者带来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无穷魅力。然而,很多金融机构搬到了网上,理念却没有跟上互联网思维,服务体验差、验证程序多、容易受欺诈,让很多消费者不得不重回网点办业务。

“最多跑一次”需要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最多跑一次”不仅是一种服务标准,更应成为一种服务追求,其目标不仅是让客户少跑路、少排队,更是要最大限度享受金融服务的舒适与便利。以保险为例,当大部分企业还在拼价格、拼赠品时,少数险企已经把发力点聚焦于拼服务:交通事故发生了,车险管家上门接车,同时提供免费代步车,以方便维修期间客户使用;生病住院了,手机拍照上传药费清单,理赔快速到账,还能帮忙挂号约大夫。类似这种人性化的周到服务,必然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最终将使相关金融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我国已经按下金融开放的快进键。不久的将来,中国金融业将与世界高水平的金融机构同台竞技,除了做好风险防控、业务创新等工作,加快服务升级和提高办事效率恐怕也是当务之急,只有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时时处处为客户着想,金融业才能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原题为《金融服务也应“最多跑一次”》)

关键词:金融服务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