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原标题:
“我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我的钱还能要回来吗?”这是绝大多数手持预付卡的消费者在遇到老板“跑路”时的第一反应。
最近,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韩先生“犟”了一回,使出浑身解数“追讨”余额,但至今仍未有结果。
预付消费,这个商业模式因为“跑路”乱象备受质疑。维权成本高、监管存盲区、“跑路”处罚轻……预付消费如何实现其健康发展?
1
老板“跑路”
找了5个部门也难以解决
“追……再追……继续追……等……再等……还是等……没精力等了!算了!”谈起过去一个多月的维权路,27岁的韩先生很郁闷。
韩先生在北京的亿能量健身会所花费1600多元办了一张年卡。可刚过了半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健身房在8月初的一天贴出“暂停营业”声明,称因内部管理问题暂时停业三周,想退卡的会员三周后来店退费。
韩先生苦等三周之后,却只等到健身房人去门锁。
“这是‘跑路’了?”韩先生疑惑。
他先找到健身房所在商场物业部门求助,可对方说也联系不上健身房。然后又选择报警,但警察了解情况后,认为无法以企业诈骗为由立案,建议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者向法院起诉。
“打12315投诉热线试试吧!”韩先生得到的回复令他失望:工作人员虽表示会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但两天后回复称该企业营业执照已作废,相关部门无法受理,建议走司法程序。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知名企业“说倒就倒”,虚拟卡成新“槽点”——预付卡消费乱象再调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企业失信成本低,消费者维权成本高,导致预付费套利行为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