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根据调查结果,在占比73.8%曾阅读过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受访者中,能够认真阅读完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文字说明的受访者仅占26.7%,不到三成;将近四成的受访者会大概阅读有关政策,占比最高;约20.0%的受访者会选择阅读重点章节说明;还有部分受访者会在使用过程中偶尔查看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文字说明。
图 7: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程度
3.“不授权就没法用”是受访者“从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
根据调查结果,在占比26.2%从不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受访者中,选择从不阅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授权就没法用,只能被迫接受,占61.2%。还有22.2%的受访者是出于对App运营商的信任,16.6%受访者认为App用户协议内容都大同小异。
图 8:从不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的原因
(七)超六成受访者采取填写部分个人信息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根据调查结果,受访者在使用App时主要通过只填写一部分个人信息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占67.2%。其他选择关闭个性化服务(如定位)的有32.7%,拒绝软件访问权限有29.5%,安装相关防护软件有24.6%,注册时使用部分虚假的信息有18.0%,有4.9%的受访者表示“不在意”。
图9: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八)App要求获取的权限主要是获取位置信息和访问联系人
据美联社的一项调查显示,安卓设备和苹果手机上的许多谷歌服务都会存储用户的位置数据,即使用户已经在隐私设置中关闭了位置记录,谷歌仍会偷偷记录其位置信息。 在大多数情况下,谷歌都会提前申请使用位置信息
而其他个人信息,被披露或被其他人知道不会造成伤害,如果对人造成伤害,一定是后续的滥用行为。像一般理解的不让别人知道信息、不让别人公开信息,我个人认为这个做起来很困难,而且与大数据产业发展相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