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投入上亿元抽检仍有假 网络售假为何屡禁不绝?

2018-08-29 17:22:37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只靠一张真假难辨的纸,商家就能在消费者、平台和监管部门之间踢皮球。“这是个死循环。”林翔认为,对于平台来讲,消费者拿不到相关证据,能看到的就是商户经营资质全部合规,却不知道自己手中的货是真是假,无法投诉。无良商家就会抓住这一点,大肆售假。

由鉴定难带来的高维权成本,助长了售假者的侥幸心理。作为商品品牌权利人,小米科技责任有限公司高级总监李涛建议,品牌方应爱护自己的品牌,主动出击。比如,2014年,小米社区及小米官网专门开设了打假专区,发布“小米鉴定”APP,帮助用户辨别小米手机的真伪。2015年底,设立新浪微博“小米打假”公众账号,实时曝光假制售假案件,震慑不法分子,宣传小米打假理念。

“目前,从相关技术角度讲,各种分析鉴定手段是有的,只是缺乏标准。”针对权利人不愿意出面、鉴定标准缺失等现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国际部部长乐粉鹏建议,可以通过中消协和一些国家检验机构,将电商平台联合起来,发起一个针对网络假冒伪劣产品鉴定的团体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平台认可的鉴定服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质量提出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无论是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还是商标权益人,都有义务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中消协副秘书长董祝礼认为,面对假冒伪劣侵权行为,商标权益人或授权人应当依法主动维护自身权益,采取举报、公告、诉讼等方式抵制假冒伪劣行为,并有责任协助消费者判定真假,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

问题源头:

打假需要全链路,线上售假根子在线下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