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网络售假,为什么屡禁不绝?
近期,一些网络电商平台低价销售假货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假货不是互联网时代才有的产物,但是互联网的确放大了假货的危害范围。网络售假,为什么屡禁不绝?电商平台要负什么责任?请看记者的调查。
网络平台:
投入上亿元抽检,仍无法杜绝假货
与大多数人想得不一样,经常被指责“售假”的电商平台其实对假货深恶痛绝,并且花了很大精力打假。
据阿里巴巴集团政策研究室总监李倩介绍,阿里巴巴每日识别图片6亿张,对系统判定假货的商品或者高危商家,会第一时间拦截和处置。同时,阿里还通过大数据算法对商品实行抽检,每年发起约10万余次抽检,投入上亿元购买商品,一旦发现假冒伪劣商品,轻者下架,重者清退。
“2017年底阿里巴巴与全国23个省执法机关联合打假,累计推送线索1980条,涉案金额约43亿元。”李倩透露,阿里作为原告提起了中国首例针对售假、卖假诉讼,要求对平台商家实施法律追责。目前,阿里已经提起12起售假诉讼。
京东质控团队对商家资质、进货来源渠道、产品的入仓检查等都有严格的标准,在商家入驻或者商品进入时即杜绝假冒伪劣。据京东集团公共事务总监陈鹏程介绍,近几年京东借助大数据、智能分析、实时监控和识别假冒伪劣商品,并利用知识产权查询系统,提供国外产品维权渠道。
苏宁易购每年在平台治理方面投入上千万元费用。据苏宁易购集团质量管理总监林翔介绍,在开放平台的经营过程中,苏宁易购采用定向邀请方式,选择优质商户,并按照《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经营主体审查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实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