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推动观念转变,营造关注残疾人、关注无障碍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无障碍设施既可以为残疾人使用,也可以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等特殊人群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带来便利。
第四,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中消协秘书长常宇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事关全体消费者的利益,不仅残疾人需要,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危重病人等特殊人群也需要,政府、消费者、相关企业和全社会要积极行动,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有需求的消费者无论是居家生活或是外出消费,都能便利安全放心。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宏辉以及财经评论员陶跃庆共同就相关话题作出分析解读。
经济之声:现在国内的无障碍设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陶跃庆:“根据报告,大家对于无障碍设施的评价基本上在60到70分。但以我自己的一些体验,我认为更低,可能只在40分左右的水平。据我了解,比如在一些楼房入口处没有专门的轮椅通道,显然很不方便;一些商业街或者餐饮街,街区没有无障碍设施的卫生间。另外,现在公路上人行道很多,无障碍的通道也有,但往往被占用了,而且有些可能走着走着就断了,包括一些公共设施,无障碍的标识不是特别明确。由此来看,无障碍设施方面还有很多欠缺。”
经济之声:根据中消协和中残联联合调查的结果,我国的无障碍设施普及率比较低,不到4成,消费者满意程度只有70分,这显然跟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同步。为什么我们的无障碍设施会是这样一个状态?
刘宏辉:“从整体来讲,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确实是不平衡的,经济发达的地区可能做得好一些,经济欠发达的或者小城市可能做得差一些;有些管理严格的地区,可能做得好一点,管理松一点的地区可能就做得差一些。这其中确实存在很多客观因素,比如无障碍设施的完善需要协调多部门进行,这方面有一定难度;另外,一些小城市或者老旧小区,在改造的时候影响因素比较多,确实会存在一些客观难度。但我个人认为,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观动力不足。一些大城市或者新建的地方无障碍设施比较好,是因为有法律上的要求,或者有严格的管理。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我们更需要主动地、有意识性地去关爱残障人士,推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