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避免放水思想,防止去杠杆工作前功尽弃

2018-07-04 16:41:05      参与评论()人

什么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是一种“不紧不松”的中性态势。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货币政策取向由紧到松可分为“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五个区间。2001年至2016年末,我国曾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一季度短暂实施过“适度从紧”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2008年四季度至2010年末实施过两年零一个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起货币政策取向开始定为“稳健”。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区间之内,根据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又可以将货币政策取向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小区间,即“稳健偏从紧”“稳健中性”“稳健偏宽松”。稳健中性就是将货币政策保持在“稳健”区间内的“稳健中性”小区间。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精深的含义,《尚书》说“允执厥中”,意指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金融要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货币政策作为金融的上层建筑,也要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这就是中性的涵义。因此,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信贷零增长才是稳健中性,更不意味着银行体系流动性零增长才是稳健中性,而是指货币信贷以及银行体系流动性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相匹配,既要支持合理的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又不能比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过多或过少。

前几年,在货币政策的现实执行过程中,各方面多希望货币条件能宽松一些,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又寄望中央银行通过增发货币来帮助处置,这都增大了货币政策操作上的难度,使得部分时段的货币政策在实施上呈稳健略偏宽松的特征。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正式将货币政策取向调整为“稳健中性”,从2017年开始,货币政策从实际上的稳健偏宽松向稳健中性回归。从相对变化的角度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比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要相对紧一些,这是边际上的从紧,但从和实体经济匹配的角度看,则是稳健中性的。

1234...7全文 7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