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产阶级买家构成的新市场出现后,英国风景画才真正兴起

2018-06-15 14:16:4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第一财经:中国文人画家总说“搜尽奇峰打草稿”,以写意的方式作画,而西方画家更注重实地写生。对这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安德鲁斯:在精神上,英国人有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很少有人会去把风景理想化、理念化,更多的人希望亲身感受和记录一个地方,用自己双眼所见作为风景画的构图基础。

从这一点上说,“如画美”就显现出它的意义了。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美学和地理意义上的美景的混合,从“如画美”开始,人们逐渐将风景理想化了。

第一财经:你书里提到了“崇高”和“优美”,分别代表着两种美学趣味。在你研究侧重的18世纪后半期,哪一种趣味在当时的艺术界居于主流?

安德鲁斯:我觉得18世纪末激发人们热情的,是“崇高”的理念和经验。当然,这两个美学范畴,都参与构成了这些旅行背后的思维、期待和意图。只是,两者中更流行、对后世影响更大的,是“崇高”这种风格。这得益于埃德蒙•柏克,一位活跃于18世纪中期的哲学家。柏克有篇探讨“崇高”的文章,影响非常深远;许多旅行者也都知道他这篇文章,并且从中学到“崇高”这个词。柏克可以说是把“崇高”和“优美”放在对立的位置,所以人们也没法说某物是“崇高的优美”,或是“优美的崇高”;所以显而易见,这种做法让人们的审美经验出现了分裂。

“崇高”意味着“可怖”,它所形容的都是些巨大的事物,如高山、风暴、雪崩等,总之就是比你强大得多的事物。这种事物会给你一种危险的恐怖感,但实际上它又并不会对你构成任何威胁。另一方面,“优美”则被用来形容那些能够为你所掌控的事物,比如那种充满生活气息的风景,这种风景吸引着你走进去,整个画面光线柔和,没有什么扭曲不整的景物,非常美丽动人。旅行者们的热情会被“崇高”和“优美”之间的对比激发起来。不过我认为,在当时的旅行者中更为流行的,是对“崇高”的体验。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