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近些年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融资遭严打,发行政府债券成为地方融资的唯一合法渠道。而为了管控债务风险,中央对地方实行债务限额管理,2018年新增债务限额总盘子锁定为2.18万亿元,对于不少省份来说,获得新增债务限额越多,也意味着能筹集更多资金用于发展。
近日,绝大多数省份相继调整省级预算,2018年各省份获得的新增债务限额数字也随之公布,引起市场关注。比如财力雄厚的江苏和广东新增债务限额分别为1665亿元和1448亿元,绝对金额居各省份前列。河北新增债务限额也高达1319亿元,同比增长近70%。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财税专家表示,债务限额分配最主要考虑地方财力情况和债务风险。财力越雄厚、债务风险越低的地方,获得的债务限额会越高。同时分配也会兼顾地方融资需求,适度满足地方建设、民生保障方面的需要。
不过,发债额度的合理确定与分配,如何平衡风险控制与满足地方实际需求仍是一大难题。额度过高,地方政府举债过多,会加大债务风险;额度过低,又满足不了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影响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甚至也助长了地方违法违规举债的动机。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目前财政部正尝试通过发行土地储备、收费公路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来促使项目融资收益和风险相匹配,希望借助市场来倒逼地方政府融资需求更加合理、显性化,条件成熟后以此来界定专项债券限额,平衡好地方融资需求满足和债务风险防控的关系。
解密债务限额分配
地方政府长期通过灰色融资渠道举债发展,债务增速过快的状况近年来引起中央高层警惕。一场“开前门、堵后门”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组合拳相继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