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鱼和熊掌难兼得,比亚迪电池业务将走向独立丨推本溯源

2018-06-05 09:27:5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在宁德时代的猛烈进攻下,比亚迪的电池业务正尝试从封闭式的供应链体系走向门户开放,频频与多家汽车整车厂洽谈。比亚迪在青海的锂电池生产基地即将投产,未来将可以支撑更多的电池产品向外流通。

目前,作为新能源汽车政策最大的获利者,比亚迪却因为补贴的大幅退坡而进入相对煎熬的调整期。在今年第一季,比亚迪交出的成绩单令人大跌眼镜,在营业收入增长17.54%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同比下滑83%至1.0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甚至亏损3.29亿元,而上年同期是盈利4.46亿元。

事实上,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销量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不过,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增速,未必能抵消掉补贴缩水的冲击,加上包括造车新势力在内的众多车企纷纷在电动化上发力,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要维持此前春风得意的样子变得越来越难,尤其是在补贴继续退坡甚至可能提前取消的情况下。日前,比亚迪首次推出在10万元以内的元EV360,冀望带动新能源车的销量进一步攀升。

电池和云轨,是比亚迪业绩突围的另外两个重要路径。近日,比亚迪在云轨方面动作连连,继在巴西拿下6.89亿美元的跨海云轨项目之后,又和菲律宾巴丹省签署了云轨项目,这是比亚迪在菲律宾拿下的第二个云轨订单。毋庸置疑,云轨是拉动比亚迪未来增长的重要业务,但是,云轨投入相对较大,盈利模式待考。

当务之急,比亚迪更需要投入精力去思考电池业务的未来发展规划。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逐渐走上了多元化的路线,延伸到IT、汽车以及云轨等领域,而诸多板块都与电池业务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设计、部件生产和整机组装的厂商,比亚迪的产品覆盖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及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但不生产自有品牌的整机产品,主要为三星、华为、苹果、联想、vivo、小米等智能移动终端厂商代工。然而,与在手机等电子产品领域情况不同,比亚迪在汽车领域走上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正因此,比亚迪在当前主动打破自给自足的局面并开始向其他汽车整车厂推销动力电池,可能无形中会陷入一种尴尬:其他整车厂在有意向比亚迪采购动力电池时,或多或少会担心比亚迪对外供应的电池是否与比亚迪自用的一视同仁,即使比亚迪强调内外无差别,但依然难以打消客户的揣测。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