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基金20年丨债券基金直面违约难题

2018-05-24 09:07:1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陈思贤对此解释称,对于今年密集的债务违约事件,是在去杠杆和强监管背景下发生的,像股票质押率红线设置、资管新规、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新规等,归根结底来看都是对外部融资渠道的整体收紧,从而让企业现金流出现缺口引发债务违约。同时,2015年公司债发行新政所带来的公司债扩容,也将在今年进入回售潮,间接影响到今年违约事件数量。

“后续阶段需重点关注债务违约事件的并发程度,以及信用债风险对债市整体流动性的冲击影响。” 陈思贤称。

公募如何防雷

如今,基金摊上违约债券占比虽然有限,但近期相对高发的频率也给债券基金自身带来了麻烦。

据第一财经统计,公募问世至今基金募集失败事件不少于20起,其中单单债券基金募集不成功的事件就不少于8起。比如今年5月19日,兴银瑞福定开债发布了关于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中银证券安颐定开债基金在4月23日发布类似公告。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研究主管陈志新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对公募基金避免踩踏信用债刚兑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他称,主要还是加强信用基础研究工作,对行业和主体要有长期密切的跟踪,对于一些基本面有一定瑕疵的主体要能够有及时的分析和判断,而且目前一些爆发风险的主体主要问题集中在资金链断裂或者现金流紧张,可以针对目前的特性对这类主体进行较为重点的排查,有效规避相关主体的信用风险。

陈思贤则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主要配置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的、债券持仓较为分散的、单一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的、规模大于2亿的、公司整体实力与固收管理能力均较强的、长期业绩稳健的债券型基金,以避开信用债违约雷区。

不过,在业内看来,强监管的背景下,继货币基金、委外定制基金、分级基金等之后,下一个被重点监管的产品或将是债券型基金。5月10日,坊间就有消息称,鉴于近期债券违约事件频发,监管部门注意到,一些债券基金可能存在风险控制不力和违规的问题。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