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穿透式监管护航外汇安全那些事儿

2018-05-04 16:10:4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近期,外汇局就处罚了一家银行,该银行为6家企业办理了名为转口贸易实为非法套利的付汇业务,合计金额1.62亿美元。

检查人员发现,这6家企业中有5家付汇的申报人为同一人。虽然交易商品从叉车、机床、玻璃门、医疗设备到汽车配件,五花八门,但是提单托运人、收单人与转口买卖上下家惊人的一致。提单显示,载重量为1360公斤的叉车自身不足5公斤,载重量为750公斤的立式加工中心自身仅重63公斤。实际上,同型号的加工中心每台重达7吨。

经过进一步核查,这15笔业务留存的提单均为虚假提单。而银行在留存单证显然有悖常理的情况下,未尽职审核就办理业务,监管机构对该银行实施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高额罚款。

刘玲告诉记者,银行了解客户背景和经营情况,熟悉外汇管理政策和监管目标,是外汇管理的主要抓手,如果银行不把好关,不做好交易审查,甚至为地下钱庄牵线搭桥,必将受到严厉处罚。

大数据实现穿透式监管

侦破虚假贸易案件不仅挑战着检查人员的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也要求办案人员及时更新知识储备,跟进不断“变种”的外汇市场违法违规活动。

据刘玲介绍,近来,不法分子发现,在转口贸易中,境外船运公司的物流单据以及境外仓储公司的仓单,检查核对有难度,因此通过大量境外单据,企图逃避监管。

“不法分子以为弄点境外的单子,我们就核查不了,船总归要在公海上跑,只要船跑,就可以查到船的运输轨迹。我们会看船在哪里、什么时候装卸港,分析船的载货排水量……总之,任何蛛丝马迹都是我们调查虚假贸易的线索,正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刘玲告诉记者。

2017年,外汇局针对转口贸易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企业通过集团化运作,以伪造变造提单、仓单形式构造转口贸易,套取境内外利差汇差等行为。

对于检查人员来说,现场调查的辛苦都算不上什么,互联网时代犯罪技术升级之快,才是他们承受的更大压力所在。

例如,第三方支付由于小额、分散的特点,调查成本较高,因此容易被不法分子钻漏洞。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拓展业务,还涉嫌协助客户伪造物流凭证向境外转移资金。

随着跨境通讯和跨境第三方支付的逐步普及,开始出现POS机、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操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地下钱庄将POS机非法移至境外为客户刷卡,并以银联卡境外提取外币现钞,按照约定汇率交付客户。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监管的基础设施也在日益完善。外汇局的非现场检查系统汇集了涉及外汇交易的大数据信息。根据事先设定的指标,一旦出现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就会进入监管的视线。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