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外部风险加大 提振内需要有非常规手段

2018-04-19 09:05:5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自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及当选以来,关于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及中美贸易战的传言就如同“狼来了”一样,被反复提及。时至今日,“狼”比任何时候都更靠近我们。

实际上,中美货物贸易逆差长期存在,但在目前才如此激化,一方面是逆差数量较大,另一方面是双方互补贸易结构中竞争成分的增加。图1显示了中美贸易逆差的构成,基本可见,中高端机电设备,而非一般生活消费品,越来越成为美国对华逆差的主要贡献因素。可以预见,中美贸易战不论以何种形式收场,中国未来的出口环境总体上会继续面临增长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这是因为随着中国制造能力升级,其与贸易伙伴竞争关系可能进一步凸显。根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Global Trade Alert)的数据,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机至2018年3月,中国受到他国有害贸易干预共3886起,位居各国之首。在一定程度上讲,随着中国外贸规模的扩大及在生产链条的往上延伸,面临高涨的贸易保护主义有一定必然性。

贸易紧张对短期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2017年中国GDP增速为6.9%。虽然高于2016年,但从GDP增速构成看,净出口贡献了0.6个百分点,这是过去五年来最高的(图2)。而扣除净出口后,由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速在2017年为6.3%,是1997年以来的最低值。考虑到2017年净出口的较高基数,2018年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不容乐观。

今年3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GDP增速目标为6.5%左右。如果中美贸易形势持续恶化,实现这个目标有一定压力。这是由于美国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对美出口占到中国总出口的19%。

深化内需调整具有迫切性

基于以上考虑,过多依靠外需来支持经济增长,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并不现实。“危”中有“机”,借此压力,加快内需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长远稳定增长。一旦调整较为顺利,则未来中国经济应对外部更大冲击的能力将会得到提升。关于内需调整,实际上这是我国政府一直在做的事情。而作者希望从内外需结合的视角,提出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减少服务贸易逆差,以此弥补货物贸易顺差下降及资金外流的压力。

从经常项目盈余看,中国自2008年以来就呈现逐步下降态势,主要包括两个原因,一是货物贸易顺差减少,另一个是服务贸易尤其是旅游逆差大量增加,如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赤字为225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8个百分点(图3)。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