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价格战阴霾低垂!但中欧班列全国第一的成都叫座又叫好

2018-04-13 09:17:5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张倞说,形成在成都的货物集聚效应后,今年即使(一个货柜)在涨价200美元(约合1257元人民币)的基础上,市场也接受。从经济上来讲,突破1000列,代理费用实实在在降低,而且返程货物增长很多,货物更加平衡,运营成本降低。

在与中铁和国外铁路公司谈判过程中,运量是一个重要的谈判筹码,基本形成了量价捆绑政策。规模的大幅增长,使得中欧班列成本逐渐下降。当前部分地区的价格直逼海运价格,因此吸引了大量货源。

货量增长带来了运输组织方式的创新,这又反过来促进成本的优化。张倞表示,“我们开进哈萨克斯坦后,他们的机车牵引力更大,可以三列并两列,又能节省出一部分费用,不过只有我们可以做到,因为我们可以一天开三列。”同时,他们也与海关合作开展即拼即运,比如国内段可以发展内贸运输。

正是看中了这一因素,一些城市也准备快速上量。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中欧班列到2020年将实现开行5000列左右。按照目前各城市的开行计划,这一目标或许今年就会实现。

低价竞争的市场忧患

不过,没有实际货运需求支撑的快速上量,势必带来低价竞争和市场冲击,而这背后又牵扯到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

“大家为了拼班列数,不计成本地四处揽货,这种现象对班列发展很不利。”中欧班列义乌运营方——义乌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旭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欧班列的价格要符合市场规律,现在大家为了拼班列数量,已经把价格压到脱离了市场。

目前在运营的常态中欧班列中,义新欧是全国唯一一个全民营机制运营的班列。

“我对目前中欧班列规模大爆发这个问题持保留意见,中欧班列不应该是这样的发展,它的考核和评判标准肯定不是班列数量,而应该是运营的质量。比如,哪些是适合的产品,它的货值有多高,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有多深,它为客户的服务有多好等。”冯旭斌对记者说。

“每一个平台都应该有一个市场化的战略和方案:开这趟班列的目的在哪里,有没有必要开这个班列,这个城市有没有这样的贸易量来支撑开这个中欧班列的需求……大家都应该理智一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乱象。”冯旭斌对记者表示,现在一些中欧班列还在跟海运去做竞争,通过降价把那些原本走海运的客户硬拉上来走铁路,这是很不好的现象。

“我们2017年开行168列,今年计划300列。我们这个增加是合理的市场需求产生的。我们的单趟运货量倒是没有下降,因为我们也降价,但这对市场化的产品培育不利,长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冯旭斌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