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基金20年 |20载四波“奔私”潮扰动资管江湖 公募离职高发背后何解?

2018-04-12 09:25:3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这也直接证明,前兴全基金总裁杨东也走上了“奔私”之路。杨东曾经在2007年5000多点的时候敢于唱空股市,他执掌兴全基金的13年间特立独行,兴全基金也在其离职前创下了产品(兴全合宜)单日300多亿的销售奇迹。

“基金经理自立门户,旨在形成自己的投资品牌,拓展投资事业,但这条多数人的道路并不容易,一方面需要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来吸纳资金,同时高效的公司治理能力及团队构建能力也必不可少,这些非投资因素很容易对投资造成干扰。”私募行业分析人士坦言。

另一种“奔私”的方式是基金经理加盟已经成立的平台,基金经理更专注于投资,从而实现双赢,如:孙建波加入景林资产,邓晓峰加盟高毅资产。随着阳光私募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会有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选择这条资源整合之路。

事实上,“公募派”在“奔私”后也体现出非常强的投研能力和市场认可度。格上研究中心统计,在股票型私募基金中,2017年公募派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平均获得16.6%的收益,领先券商派等其他背景的私募;回撤方面,公募派私募也控制得最佳,平均最大回撤低于8%,而其他背景的私募机构平均回撤在10%左右或超过10%。

仍存在较多限制

牛市以来,大量奔私,不少公募基金聘用未管理过产品的基金经理来接替“奔私”的基金经理。比如接替了邵喆阳的楼鸿强、接替了齐东超的雷鸣都是当时的“新手”;除了启用新人,部分基金公司也会选择一些年轻有为的基金经理。比如接手宝盈核心优势的张小仁,上投摩根行业轮动中代替冯刚的孙芳以及王卫东的接班人李昱等。相比前述这些公司提拔新人,也有的公司将老将派上场。比如在尚志民离职后,老将翁启森接替了基金经理一职。

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对所在基金公司不啻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例如王茹远时代的宝盈,凭借着这位曾经的“公募一姐”,宝盈核心优势在2013年以56.39%的净值增长率拿下了混合型基金业绩排名第一。

随着王茹远等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宝盈的业绩也一落千丈。天相顾投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剔除货币基金规模后宝盈的规模只有182.76亿,同比下降27.72%,在121家公募基金中排在第59位。

分析人士指出,公募基金经理离职,一方面是既有的平台激励不足,基金经理希望能获得更好的回报;同样也有些公募老将,在原有公司中因为股东间的“内斗”离开,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与此同时,大量公募牛人转私募,也体现出公募基金无论对投资者还是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都在下降。业内人士坦言,公募基金在投资限制、业绩考核、利益统一、产品创新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限制。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