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基金20年 |20载四波“奔私”潮扰动资管江湖 公募离职高发背后何解?

2018-04-12 09:25:3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日前,兴全基金的灵魂人物、执掌兴全13年的杨东离职“奔私”,留下其在公募基金的一段佳话,也再一次让外界喟叹公募基金再失一位大佬。

1998年至今,公募基金走过风雨20年,制度的保障让公募基金成为最受投资人信赖的资管产品之一。但也不容否认,廿载发展,公募基金体制的僵化、繁琐的程序、激励的缺失等让不少公募大佬心生去意。

从2007年的“奔私”开始,一批又一批公募基金经理下海,最新统计,目前“公募派”私募的管理规模约5000亿元,约占整个证券类私募总规模的22%,已然成为私募江湖的中流砥柱。

随着私募自律制度愈发规范和“公募派”私募的进一步壮大,公募基金注重基本面研究,不追涨杀跌的传统也成为私募的主流操作手法,规范的私募为整个资管行业的正本清源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公募派”成中流砥柱

“奔私”始于2007年,后来2009年市场走出阶段性的牛市,第二波“公奔私”风起云涌,曾昭雄、孙建冬、许良胜等公募基金经理都在这一年转投私募,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再到2014年基金业协会推出备案制,2015年大牛市行情推动,逐渐迎来第三波、第四波“公奔私”潮,“公转私”的人数进一步攀升。

10年奔私路,证券类私募基金在资本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重要性举足轻重。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末,上海地区百亿级私募基金17家,总规模超过1500亿;北京地区百亿级私募基金2家,总规模约800亿;华南私募总规模也超过500亿,百亿级私募也有2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18年2月份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数据显示,到2月末,私募基金的总规模单月增长2500亿元,首次突破12万亿与公募旗鼓相当,其中证券私募规模达到了2.6万亿。

第一批“公奔私”的大佬们,为业界熟知的有赵军、江晖、石波、肖华、陈家琳等,他们普遍管理规模在20亿以上,有的突破百亿,更有发展成为管理规模在几百亿的巨型私募。

至今,“公奔私”潮已超过十年时间,当时约有16位知名公募基金经理“下海”,包括肖华、江晖、魏上云、田荣华、石波、程义全等大佬级人物。

随着私募行业走向规范化发展方向,行业地位的不断抬升,也成为不少公募基金经理的重要选择。

在2015年的“奔私潮”中,当时一大批的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比如宝盈的王茹远、上投摩根的冯刚、新华的王卫东、汇添富的齐东超、华宝兴业的邵喆阳、华安的尚志民等。今年1月9日,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宁泉资产”)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其中大股东杨东持股70%,任执行董事,李智峰和张优勤分别持股28%和2%,该公司将主要做二级市场投资。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