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海量数据未必导致平台垄断

2018-04-04 09:15:4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微信、支付宝、美团等诸多网络应用逐渐普及标志着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事实上,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量约为22.7万亿元,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30.61%。

土地、厂房、机器设备是传统经济的生产要素,而用户数据、流量、知识产权等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随着互联网巨头掌握越来越多的用户数据,这种大数据能否排斥、阻止网络小平台,从而造成网络巨头的垄断地位?后者会否凭借海量数据过度收集用户敏感信息,侵犯消费者隐私,损害消费者福利?国家主管部门在互联网反垄断执法过程中,是否应当将用户数据占有量作为一个单独的考量因素?

一、改善服务是收集用户数据的初衷

几乎所有网络公司都在跟踪用户的网络行为并收集信息。其中包括机器信息,比如IP地址、设备识别号等;个人信息,比如用户名、地址、性别、职业、个人兴趣等;行为信息,比如访问网站的频率、网购的种类、数量等。美团、大众点评等公司根据用户地址推荐周边美食与生活服务;百度、高德地图基于精准定位提供点对点导航与路况预警。

改善服务是网络平台收集用户数据的初衷。用户数据在平台上的聚集有助于网络平台改善服务水平。网络平台通过大量掌握、深度分析用户数据,洞悉用户的消费偏好与消费水平,并据此推出个性化服务与定向广告,创新商业模式,从而获得巨大经济利益。谷歌、Bing等大型搜索引擎也利用用户的搜索记录改进搜索结果;亚马逊等购物网站也分析海量的历史网购数据,在客户网购时向其推介可能感兴趣的商品。研究表明,消费者认可这些个性化、定向的营销与服务,并愿向平台提供个人信息,以便其改进这些服务。

收集用户数据并非网络公司的专利,很多线下公司也收集用户信息,以识别目标客户,改进商品品质、货品摆放与门店位置。国外零售商能基于顾客的WIFI接入统计入店顾客数,跟踪店内足迹,并计算顾客在店内各区域的购物时间。除了WIFI,店内摄像头也能记录顾客的行走路径。零售商据此形成店内“热点地图”,并重新安排最优的货品摆放与员工配置,以增加商品销售,改善服务质量。

二、数据收集是平台竞争的体现

用户数据也是许多网络平台获得收益的前提条件。定向广告(targeted advertisement)是多数平台获得收益的一个途径。平台基于消费者年龄、性别、偏好、消费行为等信息,只向可能感兴趣的用户投放广告。拥有更多用户数据与用户量的大型平台能吸引更多广告商,获得更多收益。因而平台之间的竞争某种程度上也是用户之争。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