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一大波独角兽有望在沪养成,全靠上海的创新“厚度”(3)

2018-03-26 09:21:2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如此短的时间成效斐然,陈力认为,这得益于张江的医药创新生态环境和华领医药“中西合璧联合创新”的理念。华领医药与上海及其周边企业、研发单位、医院、大专院校等联合研究、共同开发全球原创药物,大大提高了效率。

华领医药不需要自己建立实验室,可以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进行实验室技术研究,由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来生产产品,药物研制过程中的细胞和动物实验、药代动力学测试、药品安全评价等都可以找到上海企业来对接。

华领医药的发展也得利于国际大师和医药高峰人才入围华领项目管理委员会,为华领医药研发立项、产品引进和开发,引路护航。

华领医药的全球首创糖尿病治疗新药HMS5552

“今后三四年,上海将产生一大批生物医药独角兽企业。”陈力对此充满信心。

放权松绑

去年9月,上海的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项目,卖出了4.57亿美元(约合28.8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引发轰动。

这也是目前中国制药领域金额最大的成果转化合作项目。

具体而言,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与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达成授权开发合作协议:信达生物以首付款、研发里程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共计4.57亿美元另加销售提成的方式,获得该所肿瘤免疫靶向小分子抑制剂IDO的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

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上海的人才“30条”功不可没。

人才“30条”重点推进下放权力、放大收益、放宽条件、放开空间,努力把权和利真正放到市场主体手中,保障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人才“30条”明确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三权”下放给单位和科研团队,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扣除直接费用后净收入的70%以上可用于奖励个人和团队,极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活力,涌现出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其中就包括上述价值约29亿元的成果转化项目。

上海市还修订了《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下放设备费预算调整权限,明确通过公开竞标获得的科研项目劳务费不计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将劳务费支出占专项经费支出控制比例由原先的20%提高至30%,将原劳务费支出控制比例50%的适用范围由原来的软件开发类、软科学类项目扩大到基础研究领域项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