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C919一飞冲天与中国科技“智”造(3)

2018-03-23 17:32:0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在现场操作中,团队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特殊钻头,提高应变能力,保证精度,更是考验手上功夫,“比如一块区域要装20多个互相有协调关系的零件,方孔要满足孔的精度,要考虑新零件的边距,还要保证定位关系”,改装工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尺寸的偏差影响的是一系列的定位关系,“飞机装配不是像搭积木那么简单,协调的关系太多了,数模是理论状态,实际操作要考虑,公差影响要实时调整。”

“现在对接来说,我们几乎不用人工干预了,所谓的人工干预就是看数据。当然自动化钻铆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有的部件是80%,有的部件还是需要我们高技术的技能工人。但对接这个过程是不需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机器来操作。”姜丽萍这样介绍自动化在制造中的应用。

从商业影响上来看,中国大飞机提不仅打破了国外对航空数字化装配技术的垄断,提升国内民机产业的整体制造水平,项目成果还为航空工业提供了技术示范,实现了复材叠层结构高端刀具、工装的国产化,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三代铝锂合金是C919项目上的一个亮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洪都相当于国内第一个吃“第三代铝锂合金”螃蟹的团队。当时,商飞和洪都两支团队在一起,花了很大的精力攻关这块“硬骨头”。与当时普遍使用普通铝合金的同类飞机相比,铝锂合金能够在同等强度下,大幅降低重量,从而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带来较大竞争优势。 洪都还从国外引进了国内第一台蒙皮镜像铣。这台设备的加工参数、测量方法、检验方法,正是两支团队一起琢磨出来的。

回首过往,整个研究历程从2009年的4月一直到2014年的12月,其中有10余个支持项目,包括国家的973计划、863计划,以及本身C919里面的关键技术的攻关,还有上海市的重大装备的研制专项,以及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的年度计划等任务的支持。

如今,不少项目成果已经应用于ARJ21-700 新支线飞机批量生产,实现了降低对接时长与装配误差。项目成果推广至西飞、成飞等9家结构件供应商,形成了C919不同部件的生产线,全面提升了配套产品的质量。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姜丽萍和C919 团队才有底气为C919制定了这样的标准:C919可飞行25日历年/8万飞行小时/48000起落架次。 “一般是6万小时,而C919提的是一个比较高的技术指标。”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