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C919一飞冲天与中国科技“智”造(2)

2018-03-23 17:32:0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C919事业部电子电气工段长周琦炜也曾以为C919大型客机是大飞机,空间大,敷设起来应该容易,但是第一次上机那一刻,看着满飞机的电气角片,他觉得自己太天真——两万多个固定点,个个都是闭口型,错综复杂。

但这些都难不倒技术人员。周琦炜动起了脑筋,决定把机上的工作搬到机下。他利用身边的材料做成一个简易的工装,模拟实际结构,用卡箍将19束线束提前整理敷设,待到上机操作时,只需将整体模块化安装,大大减少了操作强度。这样,线束乱了可以直接调整,不用再打开卡箍操作,另外也降低了安装的失误次数,那些很小的零件也不会因为不小心掉落而寻找不到,这样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在这些点滴的努力下,项目团队历经五年多技术攻关,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两项,行/企体标准10项,发表论文54篇。大型客机机体数字化装配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项目的成功实施有力支持了C919大型客机关键装配工作,为首飞提供了基础保障,增强了国内国际对我国国产大型客机的信心,促进了航空制造业发展。

不仅如此,项目创新成果已扩展应用于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并推广至西飞、成飞、沈飞、洪都、哈飞等多家航空制造骨干企业,培育了50余家符合民机适航要求的零件、工装、刀具配套企业,整体提升了我国民用航空的制造技术水平,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时间赛跑

对于中国商飞来说,2018年将是C919飞机全面进入研发试飞的关键年。

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型号检查核准书之前,C919的试飞工作属于研发试飞,以调整飞机状态,冻结飞机构型为主要目的。

C919事业部结构组班组长孟祺菁在内部刊物上回忆起去年12月到阎良配合开展机头结构改装工作时,用两个“大”来形容这项业务:工作量大、难度大,改装需要将驾驶舱大量的内室设备及线缆拆除,并在相关部位增加几十个零件,工作周期长,更关键的是改装的零件大多位于闭角区域,开敞性极其狭小。

“很难操作,一般的气钻都放不进去,还要保持钻孔垂直度,又在支架最多的地方,设计在现场看了都感觉难。”

姜丽萍介绍了制孔时铆接干涉量估算方法的重要性。“飞机的装配连接一般都是通过孔来连接的,有铆钉连接、螺栓连接。为了延长疲劳寿命,在前期孔壁比铆钉的直径是要小,需要干涉。干涉要控制得最好,才能让它进去,并顺利地完成铆接。”这个干涉量会影响疲劳寿命,太大会变形,太小还有间隙配合,因此需要特别进行研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