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谁拖了雀巢后腿

2018-03-09 09:46:3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施耐德改革”中的雀巢集团正努力追上分析师的预期,而被作为高增长品类的营养品业务首先受到关注。

3月7日,雀巢大中华区婴幼儿营养业务单元高级副总裁严可斌(Binu Jacob)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透露,雀巢正加快在中国营养品业务的调整,在管理架构调整的同时,希望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下沉,以及对国内第一大奶粉品牌惠氏和雀巢品牌的整合协作,以期改变其中国营养品业务增长疲软的现状。

此前公布的2017年全年业绩显示,雀巢集团实现营收898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0.4%,实现有机增长2.4%,已接近分析师预期,其净利润为72亿瑞郎,未能达到预期。雀巢集团CEO施耐德也表示,2017年的有机销售增长在指导范围内,但低于公司预期目标。记者注意到,被定为高增长品类的营养品业务拖了后腿,有机增长为1.1%,落后于整体业务增速,而这一表现也遭到分析师的诟病。

在年报中,雀巢多次提及中国市场,虽然大中华区业务整体恢复增长,但在营养品业务中,受益于旗下奶粉品牌能恩和启赋的新型有机产品推动,中国业务的增长下半年有所回升但仍显疲软。

根据施耐德提出的增长预期,2018年雀巢将继续维持2%到4%的有机增长,并将专注于“增长”和“效率”,显然雀巢的营养品业务需要更快的增速,尤其是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婴幼儿营养品业务。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年底开始,雀巢已经在对婴幼儿营养业务进行新一轮的调整,特别是中国市场。

首先启动的是架构调整,从2018年1月1日起,婴幼儿营养业务从全球统一管理,转移到区域市场负责。

严可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新的组织架构调整的意图在于带来更多的灵活性,使决策过程变得更快捷,并促使雀巢与当地市场的联系更紧密。与此同时,管理的下沉将帮助雀巢更好地了解中国消费者和市场渠道、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以及各种趋势,也更加凸显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看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往往都面临着管理体系臃肿带来的反应迟缓问题。注册制新政之后,中国市场的渠道、监管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显然雀巢希望通过管理前置,来解决地域跨度太大带来的决策效率和精准度的问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