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CDR开路迎中概巨头回归A股?沪伦通先行探路(3)

2018-03-07 09:21:2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交易所人士对记者表示,除了一些技术障碍,以及需要研究如何实现存托凭证的转换和跨市场套利,监管层的态度仍较为开放。近期也有媒体报道称,眼下证监会迎接新经济企业采用的是CDR的设计。同时,市场上也有一种讨论,1月19日进行了香港上市启动会的小米,可能拿出少量比例的股份,打包成CDR的形式,并在A股上市。

此外,资深宏观交易员袁玉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CDR回归的模式的确存在优越性,之前有过一些“独角兽”企业的买壳上市案例,实际存在较大的可操纵、套利空间——几家公司都是预先收购小盘绩差股,然后向里装资产,使得原来的小盘绩差股市值高度膨胀,带来套利空间和动力,这不能完全避嫌内部交易可能。

另外,也有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跨国收购ADR的过程中,相对于公开发行IPO还有一个可操纵空间。跨市收购,借壳回归的动力源于A股的高市盈率(除去银行股,A股平均PE远高于美股),一般操作是通过财团、银团,或成立PE基金。比如股票X在美国估值100亿元,12倍PE,但同板块或概念的非龙头企业估值在A股市场有45倍,则理论上一般估值375亿元(45/12*100)。那么,银团在美股X溢价50%买断退市,成本150亿元,假设资金一年利息6%,那么一年成本159亿元,还有216亿元的套利空间,收益约135%。

袁玉玮也对记者表示,当中概股回归的消息公布、无量涨停后,第一次放量的价格,一般估值已非常高,而且之后股价大幅波动,夏普比率较低;相比而言,发行CDR则保证散户和机构同时以同等价格认购,筹码分散。

还有投资人建议,A股的投资人主要是散户,美国则主要是机构,如何在吸引新经济企业的同时保护散户利益,也需要考量;技术上而言,包括信息披露、会计准则、募集资金使用用途等两地要求不一,可能也需要进一步细化。

沪伦通先行探路

其实,相关部门对于存托凭证的探索,近两年主要聚焦于沪伦通身上,也有交易所人士对记者表示,存托凭证在这方面可能更为成熟。

之所以要用存托凭证,就是因为上交所与伦交所两个市场,在语言、交易时间、开放程度、市场制度及法律层面的差异大。而存托凭证,就是两交易所提出的跨越障碍的最可行办法。

2015年两国宣布启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之后,中国证监会指导上交所成立“沪伦通”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形成高层协商和工作团队联合办公的机制来推进研究工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