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从三大攻坚战看中国基建投资(3)

2018-02-22 09:10:0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三)短期风险资金来源持续承压。

其一,债券类资金。基建投资的债券类资金来源包含城投债、专项建设债、发改委专项债和项目收益债、铁道债等。其中,城投债在规模上居主导地位,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联系紧密。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反复强调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尤其是要堵住违规举债“后门”。受此影响,全年城投债净融资量下滑至2012年后最低点,而提前兑付量则升至历史高点。2018年,财政部、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将进一步合力化解存量隐性债务,打破刚兑幻觉,并稳步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有望对城投债融资形成长效化的规制作用,因而类似于2016年的城投债短期反弹难以重现。有鉴于此,2018年城投债净融资量仍将疲弱,提前兑付压力有望进一步上升,进而拖累债券类资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

其二,非标类资金。基建投资的非标类资金主要来源于信托和委托贷款,而这两者均为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的关键传导渠道。2017年,以“三三四十”治理行动为突破口,金融“去杠杆+严监管”持续发力,推动委托贷款、票据等表外融资需求转向表内,并导致部分资金流向监管压力较小的信托。由此,全年新增委托贷款规模下滑64.5%,但是信托接纳了其他表外资金,出现暂时性反弹,带动投向基础行业的信托资金保持同比正增长,部分抵减了监管政策冲击。2018年,资管新规的执行有望实现统一的穿透式监管,清除上述监管套利空间。受此影响,委托贷款增速预计仍将延续低迷,而暂存于信托的表外资金将向表内加速转化,源于信托的基建投资将随之步入下行通道。

其三,信贷类资金。信贷类资金是指国内银行体系向基建领域提供的表内贷款。2017年,财预〔2017〕50号文和财预〔2017〕87号文有效打破地方政府隐性背书,因此表内贷款向地方融资平台投放的意愿明显减弱。至2017年12月,流向固定资产投资的表内贷款累计同比增速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2018年,由于银监会将推动建立联合授信和债权人委员会机制,加快不良贷款处置速度,银行不良资产暴露压力料将有所抬升,进而制约长期贷款的投放能力,因此2018年基建领域信贷类资金的增长将受到进一步抑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