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新规尺度大超预期,债转股“松绑”解决落地难

2018-01-29 09:18:0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债转股“落地难”问题或有望得到解决。

上周五(1月26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由发改委、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实施中有关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中的四大亮点包括:一是不再纠结于纯粹的股权;二是支持实施机构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发起设立专项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三是规定各类非国有企业,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可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最后,允许转股的债权范围扩容。

对此,受访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政策放松尺度大幅超出预期。《通知》对债转股实施中的一些具体事项作出了相应的细化和明确,将有利于解决债转股落地难的问题。

不再纠结于“名股实债”

从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拉开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大幕,至今已经一年多。

一年来,债转股签订协议资金超万亿。根据发改委透露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70余家高负债企业积极协商谈判达成市场化债转股协议,规模超万亿元。不过,根据不完全统计,落地的规模只占签约总规模的10%左右。

以签约金额和落地金额均占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半壁江山的建设银行为例, 第一财经从建行获悉,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建行已与42家企业达成市场化债转股合作意向,签订了总额5542亿元的框架协议,其中11家客户15个项目落地资金633.8亿元。落地金额仅占协议金额的11.4%。

“落地率只有10%。一是个别地方报批慢,二是资金不到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中心研究员栾稀指出。

而制约本轮市场化债转股落地难的原因很多,七部委此次联合发文正是对债转股进行“松绑”。

比如,在此之前,对本轮市场化债转股中的“名股实债”现象,外界一直存在争议。

不过,此次七部委发文明确,不再纠结于纯粹的股权。《通知》指出,允许采用股债结合的综合化方案,各实施机构可根据对象企业降低杠杆率的目标,设计股债结合、以股为主的综合性降杠杆方案,并允许有条件、分阶段实现转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