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吉利三年越坎,连破50万、100万两大关口(2)

2018-01-17 09:14:3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安聪慧是这场变局的见证者,更是操盘手。这位20多岁从学校被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相中”,带着憧憬一毕业就来到吉利的高材生,过去在和媒体聊天时经常会谈到吉利初入汽车行业时筚路蓝缕的艰辛。

从韩国现代学习归来,刚一落地上海,低落的心情立马为之一振。“当时从上海回宁波,高速路上基本上没车,那个时候我又觉得,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安聪慧说,“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所以这个市场,一定能够诞生和大众、丰田一样伟大的全球企业。”

这种信念与其说是一种鼓舞,更不如说是一种鞭策。没有设备,就四处想办法;最开始实力不如别人,就从“对标”做起。“这些指标有丰田的、现代的、通用的,谁最好就对(标)谁。”在很长时间,吉利内部一直在疯狂推进“对标管理”。

“把最好的武功都学过来了,还愁成功不了?”吉利并不讳言“偷师”,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这种对标学习也是所有车企都惯用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安聪慧看来,吉利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得益于学习型的组织和文化。

安聪慧说自己有个习惯,全球大大小小的车展,都尽量去看,即便自己去不了,也要让手下人去看,“去学习研究,确定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是否正确”。他说。汽车和互联网企业不一样,周期更长。“互联网企业更新迭代快,产品不好,6个月熬一熬就过去了”,但汽车的周期是三五年,一款产品不好,马上就会陷入被动。“学会预知和预判未来的需求至关重要”。

第二个是以产品为第一要务。虽然身居管理高位,但安聪慧却是将90%的时间都用在产品上,不仅自己要做“产品经理”,在内部回忆和讲话中,他还经常强调:“产品经理可大可小,集团核心管理层都要成为产品经理,从为什么做这款产品,到市场规划、市场研究、消费者需求,什么节拍做什么事情等环节,公司总裁、CEO必须掌控。”因此,和别的企业不同,吉利一款车的推出并非研发部门独立决定,而是从产品立项开始,所有后期的部门都会直接参与,广泛提出意见,系统作战,保证产品的市场敏感度。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安聪慧笑言自己和吉利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都是“移动办公的”,不管有多忙,安聪慧都要抽出时间到处走市场,在他看来,“只有沉下去,才能做出最准确的举动”。据林杰透露,每晚睡觉前,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逛论坛,“因为论坛里能看到最真实的车主声音,能最快速地发现我们没发现的问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