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财富管理︱基金公司新排名出炉,行业大变局刚刚开始

2018-01-11 09:29:4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时间的脚步业已踏进2018年1月中旬。此时,尽管2017年度基金公司排名出炉已有数日,但它的影响似乎才刚刚开始发酵。

有别于以往年度排名主要以全口径形式统计并公布,2017年基金公司最主要的排名方式剔除了货币资产,这使得行业格局相较往年以及2017年三季度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并正在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近日,第一财经从多家基金公司处获悉,伴随着委外退潮、货币资产重要性急剧下滑,2018年这些公司将加大渠道、投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将权益业务提升至今年的工作重点来安排与执行。由此,2018年公募基金公司很忙,且正着力回归本源。

排名洗牌

有关基金公司排名口径变化的规定,可以追溯至去年12月上旬。

2017年12月8日,基金业协会召开的基金评价业务座谈会要求:基金评价机构应进一步弱化对公司管理规模的关注,不再公布包含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的排名数据,转而建立更为科学、全面、合理的基金管理公司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投资者及相关方更为理性、客观的看待规模排名,突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对于财富增长的重要作用。

20多天后,伴随着各家基金公司规模数据出炉,年度行业排名随之产生。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末12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合计管理基金数量4738只,管理基金资产净值总规模11.634万亿元,份额规模11.066万亿份,按照剔除货币市场基金后的规摸统计口径,管理基金资产净值总规模4.8万亿元,份额规模4.3万亿份。

实际上,排名口径之所以会发生变化,离不开中国基金的结构化失衡的现实因素。在11.6万亿公募基金资产中货币基金体量接近6.77万亿,占比高达接近60%。银河证券称:“按照剔除货币市场基金后的基金行业资产规模来看,2017年3月末达到5.19万亿最高点,之后几个月规模略微下降,全年看没有增长发展停滞。”不同类型基金发展不平衡,股票基金严重不足,成为最小规模品种。股票基金过去2年半以来规模一直在下降,从2015年6月末的10941亿元到现在的7263.62亿元。债券基金发展也进入滞涨,2017年3月末达到21717.17亿元之后,到现在是15629.48亿元。

在4.8万亿的公募资产中,排名前三的基金公司分别为易方达、华夏、嘉实基金,截至2017年12月31日管理的非货币基金资产净值分别为2882.1亿元、2528.74亿元、2463.24亿元。这三家公司成为统计口径改变后的受益者,相比2016年末排名出现了小幅提升。截至2016年末,三者全口径统计的排名分别为3、4、8名。

2017年度排名在三甲开外的前十大基金公司还有中银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广发基金、招商基金、建信基金。非货币资产2000亿以上的有中银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对应的资管规模分别为2327.86亿元、2264.65亿元、2118.79亿元。其中,中银基金进步明显,排名从2016年末的全口径统计排名第10上升5个名次至第5位。汇添富的排名从2016年末的12位前进5名至第7名;广发基金同样进步3名至第8名。

在前十大基金公司之外,还有一批中小型基金公司受益于统计口径变化。比如永赢基金从2016年末的全口径统计的第90名,升至第44名,排名上升了46个位次;东方证券资管排名上升38位,从2016年末的56位变为18位;中银国际证券排名从55位上升至24位;汇安基金由106位上升至76位;国泰基金从33位升至16位;汇丰晋信从69位升至52位。

行业排名出现的大变化一方面意味着货币基金业务占比不高的公司排名会有升幅,同时也意味着一些大力发展货币基金业务的公司排名急速下滑。“退步”最明显的是天弘基金,直接从中国第一大基金公司的宝座跌至48名;原第二大基金公司工银瑞信排名跌出前十,排在11位。中小型基金公司中,退步最明显的是新沃基金,排名从87位跌至120位;平安大华基金排名从30位跌至58位;上银基金排名从43位跌至71位。

“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现金管理工具,所以我们做了一些调整,希望更多基金公司考虑的是扣除货币基金之后的规模。我们认为非货币规模更能考察一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称。

潜在的改变

“所谓的变,只是市场以往眼熟的一个公开披露数据被另外一个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深刻影响力的数据替代。”业内资深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称,相关的各家基金公司今后的业务发展,将会遵照新的要求,不忘初心,力争做好更多的主动型权益类专业化资产管理服务,为投资者创造出更多更稳健的收益。

正如王群航所言,对于基金公司规模公开披露口径的调整,是一次自上而下的矫枉过正。过去多年来,在整体规模这一基金公司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的考核压力之下,很大一部分基金公司常年以来信奉以规模导向为主要经营方针,而忽视了业绩本源。

此外,过去多年,公募基金重视货币基金很大程度是基于年度排名和考核的压力而并非是自身经营业绩。其货币基金成为了关键往年关键时点年度冲规模的利器。其间,一些银行系依靠股东方的优势,规模大幅膨胀,在业内引起反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兴全基金等一些常年坚持业绩、规模稳步增长的公司反而成为行业中的一股清流。为此,市场上一度出现了一句流行语:即,未来中国基金公司行业格局中,真正能发展起来的只有两类公司:一类有个“好爸爸”的,即股东资源;二是有业绩或者特色的公司。

然而,一旦货币对于规模及其排名的意义变得微乎其微时,各家基金公司无疑将调整策略。第一财经从业内了解到,2018年发展权益产品成了多家基金公司的战略重点。

“我是觉得大公司考虑的会全面一些,货币只是小业务的一部分,公司吃饭的根本还是在权益资产。”论及行业变化,国内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陈华(化名)对第一财经如此表示,“公司这两年基本上错过了货币T+0业务扩张的机会,所以全口径排名不占优。前期也冲过货币,但带了很多有毒的资金,把收益率搞得很差,搞得恶性循环。后面决定只让进健康的资金的,不对短期收益率有要求的。”此次排名统计方式重构,陈华所在公司排名出现了明显的上升。

国内一家银行系基金副总裁近日也对记者表示今年的战略布局会发生明显变化。他称:“2018年,我司第一件大事是做好合规工作,在强监管环境下,政策法规要求复杂,公司今年必须要将各种文件精神执行到位。第二件大事就是大力布局权益产品。近两年公司重视固收让公司积累起了一定的实力,接下来会考虑进一步完善产品线,从内部培养和外聘的方式打造出几个卓有影响力的明星基金经理。”

行业调结构

基金公司如此策略变化,一方面缘于监管等上层建筑的变化,使得价值投资、业绩本源的理念逐渐回归,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市场环境的变化。

2017年四季度初,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董事长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明年(即2018年)头等大事将是大力发展固定收益产品,让公司的整体规模再上台阶。“之前也跟股东方讨论过放弃规模,主要精力放在权益产品的业绩上,但似乎很难坚持做下去。(毕竟)前十名或者前五名代表的是一线基金公司,规模一旦跌出20名那就沦为二三流公司了。”

然而,随之而来的政策变化以及债券市场的调整幅度超过了很多人的估量。11月17日,央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统一规制,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立过渡期至2019年6月30日。《指导意见》在净值型管理、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第三方独立托管等方面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再次凸显当下“严监管”的趋势,进一步强化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自从2015年牛市泡沫破裂多轮股灾上演后,股票市场去杠杆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业内看来,未来一年股债之间去杠杆、通道的重镇应该还是在债券市场,这无疑将进一步延长债券市场的跌势。2017年中债银行间债券总净价指数整体下跌4.07%;中债长期债券净价指数跌了11.03%;中债中短期债券净价指数跌了3.9%。而眼下,在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眼中,似乎还没有完全止跌的迹象。当货币基金对公司的行业地位影响力大幅降温、固定收益市场跌跌不休休的时候,股票市场的相对吸引力凸显。

在龙马股结构性牛市如火如荼上演的2017年,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据Wind资讯统计,286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82只去年净值增幅超过20%,占比28.67%;42只净值增幅超过10%,占比14.69%。62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185只产品净值增幅超过20%,占比29.84%;71只净值增幅超过30%,占比11.45%。与此同时,一些坚持业绩导向、价值投资的公司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比如东方证券资管在过去一年产品募集产品时显现了过往大牛市才有的现象:一日售罄、按比例配售、百亿规模等。截至2017年末,东方证券资管多只产品位列全市场业绩第一梯队。

陈华分析称:“东证资管的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们公司做好业绩,去下决心做让产品风格明晰化、锻炼研究能力(发行业主题基金)、基金经理调整等事情。目前,投研体系正在整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个基金经理两年排名很后,会直接被撸掉,他管理的产品拿掉换人管。我们公司专门有一个部门负责分析。”

上述银行系副总也表示,今年的业务增量中,公司的考核标准有所变化,比如来自外部申购的权益类的增量与委外固收业务的考核权重比例从未来的1:1变成了1:0.6%。“这也在倒逼我们管理层接下来加大渠道投入,去开拓客户源。”

在货币排名效应遭淡化之际,基金公司对于渠道的投入却在增加。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分管大市场部门的副总称:“公司对于渠道方面的建设一直没有松懈,因为渠道是公司生存的基础,一直以来都在跟进,包括新发和持续营销在各家银行都会有1-2个产品进入到它们的营销池。相比过往,经历了这个事情后,公司更加看注渠道的建设 ,今年在组织架构调整,人员增加也都是为扩充销售实力。”

“之前为了对接银行T+0(货币基金)业务,IT资源投入很大。”陈华续称,以后排名不再统计货币资产对公司整体上来说是好事,至少互金部门可以集中资源做好直销客户体验、投顾产品等。“过去一年,基金经理调整也很频繁,市场体系也在调整,一直在调整,总在不适应变化。接下来,投研重点回归价值投资思路;渠道方面的投入则要大力扩充,以前是三个分公司,现在额外会加多个营销中心。”

机构动向

公募基金对于权益偏重也跟机构的布局有关。在严监管效应下,银行等为了应对MPA等考核要求,有着将委外资产以及表外资产大比例腾挪到表内的压力。

1月3日晚间,有市场消息称,根据2018年同业存单(NCD)备案新规,各家银行同业负债+同业存单备案额度不超过总负债的1/3。在委外业务大跃进的2017年,同业存单曾经作为委外资金的一大重要的低成本融资渠道,而若存单备案新规真正落地,那这对于公募的委外资金来说则是另一大收缩的理由。

陈华称,目前来自机构的委外业务基本作出了两种安排,一种是撤退,另一种是调结构。“撤退的话占不到一半,导致一些委外基金的清盘,但更多的是调结构,少数在公募,大部分在专户,策略也从之前的固收策略,开始改向权益方面。权益方面以沪港深产品为主要方向,少数是国内A股的权益。”

“去年的这波行情,应该都赚到了。”陈华又称,“年初前几天港股的大涨,是国内资金和国际资金双方进去的结果,基金经理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这种资金流入在持续,港股调整空间不大,并且全球来看,港股的估值偏值,所以我们仍然在营销机构往这方面转。”

然而,机构资金的风险偏好并不高。第一财经获悉,去年下半年某国内一线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委外对权益资产的占比从10%不到陆续提升到了35%,使得其去年投向公募产品部分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不过碍于高基数的原因,投入权益市场的资产比重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显然并不大。

陈华称,因为委外资金不可能全部投到股市,大部分还是会在固定收益产品。“这里面有个基准,就是货币基金收益率,近几年都在4%左右,如果固收的收益不能有效覆盖这个,那还不如直接买货币。”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对于货币基金的监管力度不断升温,在债券市场低迷与股票市场不断波动的现实情况下,货币基金潜在的扩张步伐似乎还未停歇。据Wind统计,截至1月5日758只(A、B等份额分别统计)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高达4.8025%,其中224只货币基金收益率高于5%,32只高于6%。

上述银行系副总裁表示,从债券市场撤退的资金还是要找去处的,眼下货币基金仍旧符合它们的偏好。一些高于5%收益的货币基金眼下大都限制大额申购。“因为一旦放开,巨量资金进来,它的收益一下子就会大幅下滑。但机构资金来去匆匆,一旦收益降下来,它可能又很快会走,这会对公司正常运作产生巨大压力。所以,眼下,公司也不太在乎货币基金的体量问题。”

即便委外有撤离,但是目前而言,公募基金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2018年起,资管行业增值税正式实施,而公募基金的税收优势凸显。天风证券研报认为,由于公募基金明确可以免去股票、债券的价差收入增值税,是各类型资管产品(不考虑社保账户)中惟一具有“优势”的产品,再叠加公募基金可免所得税的条款,使得公募基金成为在税收上优势最为明显的资管品种。

以上种种似乎皆在说明,2018年公募基金无需为了虚华的排名而忽视投资者和公司的长远利益去用货币基金冲规模或者大力引入委外资金,整个行业将回归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与业绩本源轨道。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黄向东
首页上一页...3456 6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