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走出去”:东南亚确立首选地位(2)

2018-01-09 09:07:3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河内制衣业月工资低至宁波六成

北大研究团队对位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人民币)外向型企业进行了案例研究和广泛的问卷调查,涵盖了四个劳动密集型轻工制造业门类:服装、鞋类、玩具和家用电器。项目研究成果探讨了这些行业的企业如何看待其经营成本和市场形势的变化,以及如何应对挑战的策略,包括是否将生产活动转移到海外或国内其他地区。

调研发现,在过去的3年里,调查的中国东部沿海企业年均工资增长10%至 20%,劳动力成本上涨已成为大多数企业面临的头号挑战。原材料投入成本上升,产品需求萎缩也挤压了其盈利空间。

北大报告认为,这使得中国这些劳动密集型的轻工制造业正在失去竞争优势。

上述报告称,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一半以上的受访企业将技术升级作为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选策略。然而,自动化策略应用于轻工制造业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包括应用成本高、难以实现生产过程中必要环节的自动化等。而其他很多企业采取的策略是加强对要素投入和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改变生产线或扩大市场。

北大报告还称,与服装、玩具和家用电器三个行业的公司相比,鞋类企业更有可能因为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其他挑战而搬迁到“珠三角”和“长三角”以外地区。27%的鞋类企业要么已经在国外投资,要么计划在未来三年这样做。中国鞋业面临着严峻挑战,推进生产机械化的难度较大。

促使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东南亚转移的首要因素是人力成本。

东南亚国家中,越南和柬埔寨受到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的欢迎,因为其工资较低、人口年轻、拥有大量具备一定技能的劳动力,并且在文化等方面与中国相似。

根据北大研究团队的数据,2017年,越南和柬埔寨两国制衣业最高月工资仅为宁波同行业最高工资的六成到八成。

据IMA Asia估计,中国的制造业工资从2010年的每小时2美元上涨到2016年的每小时3.9美元。相比之下,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工资仍然接近每小时1美元。

中国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转移包括两类,一类是外商独资在华企业,另一类是中国本土企业。无论是外资还是中资,这些企业大多是代工企业。其中设计代工(ODM)企业更可能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