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造车新势力与BAT的“三国杀”(4)

2018-01-02 10:20:1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虽然从造车联盟中退出,但腾讯在2015年5月就投资了蔚来汽车,这是一家在业内看来成功概率相对较高的头部新造车公司;今年上半年腾讯又以17.78亿美元收购了特斯拉5%的股份,成为其第五大股东,特斯拉也是现今业内认为电动车初创公司中最成功的一家。2017年9月,腾讯公司领投了生产电动飞行汽车的德国航空公司Lilium。在产业链上,腾讯投资了滴滴,后者是出行巨头,同时已在布局无人车、投资人人车切入二手车交易。但从目前来看,腾讯对于投资的公司在业务上的整合和把控暂时还没有深度体现。

渐进式的商业化未来

百度想要成为未来汽车的大脑,而阿里则是要通过自己的系统,来将人、车、生活连接成一个巨大的场景式消费网络,实现资源变现。与腾讯相比,前两者的商业变现都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对于阿里来说,其难度在于“用户体验”,是否能够真正地将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是否能够让阿里的整个数据和支付、交易系统都深入到每一个消费场景,实现无缝对接。对于百度来说,挑战就更大。无人驾驶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实现尚需时日,按照各汽车公司提出的时间表,要实现全然的自动驾驶,至少要在2025年之后,在技术实现之前,需要不断的高额资金投入。

虽然考验重重,但百度确实已经走在前列,并成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最有希望从未来智能汽车市场分羹的企业。但是,在商业变现方面,更多人持观望态度。全球管理咨询公司Navigant此前发布了一份自动驾驶榜单,按照“谁能用自动驾驶技术赚到钱谁赢”的原则,百度刚好排在了最后一位。即便成为了汽车大脑,百度的技术落地依然还是要靠车企。与后者合作的“甜蜜”程度,以及加入平台的玩家数量和规模,都直接影响着百度在这一领域的盈利节奏。

百度想做自动驾驶领域的Android,但自动驾驶系统也远比手机操作系统复杂太多,环节更多、机会更多、麻烦更多。Android成功的背后与技术产品、装机量、开发者数量都是绑在一起的。陆奇说:“汽车行业的量和互联网行业比较像,没有量就没有一切,有了量才有足够的数据,有了足够的数据,量产车才能不断地提升、迭代,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无人驾驶汽车到2025年可以产生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产值。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