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难产”新国标明年出台,食用调和油告别“讲故事”时代(2)

2017-12-27 17:39:3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而另一方面,记者了解到,新国标难出台的原因与检测技术方面有关,油脂的本质为甘油三酸酯,结构相同、性质相近,在混合后检测起来难度很大,虽然可以检测出调和油中含有什么食用油品种,但无法对配料比例进行定量分析,也就无法对配方公布的真实性进行判定。目前经过多年的努力,检测的精度也只能做到2%。

对此,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这方面新国标也有所准备,成分配比将按照添加的比例多少来排列,而低于2%的将不许标注。

从1991年金龙鱼推出调和油产品之后,食用调和油发展迅速,在我国居民油脂消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粮油学会此前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食用调和油产量为465万吨,在3000万吨的食用油市场总量中,占比远超过200万吨的花生油。

但长期以来,调和油产品更多是标注原料成分,而不标注所添加的油的配比。虽然之前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但各油企多数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近年来,出现了多起职业打假人以此买油索赔的案件,但至今依然有大量的油企拒绝在产品上标注配比。

拒绝标注配比的背后,也有企业的小九九。由于粮油行业成本透明,利润极低,部分企业在配比上动起了歪脑筋。

王瑞元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粮油价格透明度太大,利润微薄,米、面、油净润率往往不到2%,有的甚至只有1.8%,出于对利润的追求,行业里出现了一些不良概念。比如打着橄榄调和油旗号,实际上成本很高的橄榄油在产品中占比只有0.8%;还有打着花生调和油旗号,其实花生油含量不到2%。

这样以次充好的行为,让消费者对食用调和油产生了劣质油的误解。2013年,中储粮曾公布旗下调和油配方,并炮轰行业问题,而王瑞元也曾建议对调和油生产企业实施资格审查,以限制乱象,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采访中,中粮福临门食品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荣也表示,一般在国外,调和油的配方大多是2-3种油进行调配,而在国内,很多调和油甚至有7种以上的油脂添加,而很多复杂的调和油背后,里面更多的是故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