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重启,“小步快走”建设独立市场(2)

2017-12-25 09:19:5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我们观察到部分协议转让企业估值失真,有严重低估企业,也有高于A股同行业主板公司的市盈率存在,未来引入竞价交易或将让部分公司获得相对公允定价,同时,给并购企业也给出可参考的市场价格。”诸海滨说。

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告诉第一财经,盘中协议转让正式退出新三板历史舞台后,“乌龙指”、“钓鱼”以及操纵会逐步淡出。集合竞价将让交易回归了“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但是,有限的集合次数也分割了转让的连续性。

他预计,新规将会倒逼有流动性需求的公司转做市,以前那种做市转协议的潮流现在又得反转为集合竞价转做市了。

做市在国内股权类资本市场属于新鲜事物,新三板第一个吃螃蟹,让专业的做市商为难以估值的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报价。但经过三年的试点,做市交易出现做市商、企业和投资者三输的局面。今年以来,已经有300多家做市企业变更为协议转让。

蓝天环保(430263.OC)董秘王海涛对第一财经表示,做市制度设立的初衷目的是非常好的,但三年多的实践证明效果不甚理想。根源一方面在于三板的二级市场上投资者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券商内部对做市商部门的考核导向比照自营部门要求,导致做市部门更多地是在追求做市股票的价格差价而不是通过提供做市服务获取的手续费差价。

他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做市转让相比集合竞价可能更不容易体现出企业合理的市场估值。另外现实中存在挂牌公司“被动新增做市商”和“退出做市难”的现象,有鉴于此,对于有明确IPO计划或者其他特殊资本运作规划的挂牌公司,是否采取做市转让方式需要慎重考虑。

不过,股转公司负责人表示,做市交易能实现连续的价格曲线,成交量超过协议转让,功能发挥整体上符合制度设计预期,市场较为认可。

因此,此次交易制度改革中,做市交易没有大的改变,但是增加了盘后大宗交易,并且完善了收盘价曲线,从原来最后一笔交易价格改为最后15分钟交易的加权平均价,使得做市收盘价更稳定更抗操纵。

股转公司负责人指出,“整体而言,集合竞价在订单的积累上具有优势,做市转让方式在满足投资者即时成交需求上具有优势,二者在满足市场交易需求方面可以形成互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