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重启,“小步快走”建设独立市场

2017-12-25 09:19:5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经过两年的政策空窗期,近日新三板的交易制度改革终于取得突破,引入了集合竞价交易,向真正的交易所迈近一步。

周五,全国股转公司发布新的股票转让细则和新的分层管理办法,新三板告别了具有场外市场特点的盘中协议转让,引入了交易所的集合竞价。以分层规则调整也将为后续改革措施推出奠定基础。

新三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环,其设立是为创新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吸引社会资本,新三板也走在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的前沿。不过出于保护沪深股市的考虑,近年新三板的改革陷入停滞,市场信心跌入低谷,挂牌企业交易、融资日益困难。

专家认为,新三板制度改革重启不只是为改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恢复“小步快走”的态势,最终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立交易所。

集合竞价登上舞台

12月22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新规,对交易制度进行改革,取消了场外市场特有的盘中协议转让,代之以交易所市场的集合竞价交易。同时,引入市场呼吁已久的盘后大宗交易机制。新规将于明年1月15日正式实施。

新三板目前的11600多家挂牌企业分为基础层和门槛更高的创新层。采取集合竞价的企业,如果是基础层,将在每日收盘时段撮合一次,创新层则每小时撮合一次,一天共五次。

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李明周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协议转让暴露了很多弊端,交易制度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价格机制形成的完善,同时这也有利于改善市场流动性,二级市场价格机制形成后有利于带动一级市场的发行。”

虽然采取协议转让的新三板企业达10300家,占挂牌总数接近九成,但是协议转让并不受监管者待见。在监管者眼中,协议转让既不便监管,也违背了市场建设的方向。

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周五答记者问时指出,“协议交易太过于灵活,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极端价格频发导致价格不被认可,很多的发行并不基于二级市场,一二级市场脱节,同时还隐藏了利益输送……要完善二级市场的定价机制,为后续的流动性完善打定基础。”

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协议转让中,投资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而竞价交易给投资者提供了参与报价的机会。集合竞价中撮合成交,一方面增强了信息透明,另一方面可以寻求更优化的价格。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