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央行孙国峰:货币政策应加强国际协调(2)

2017-12-04 09:26:4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2016年起,央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引导。随后,央行又于2017年一季度正式将表外理财对应的资产纳入MPA的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

中国杠杆率已明显下降

尽管中国潜在增速放缓,但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同步复苏态势明显,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和外需拉动的作用显现,中国经济也企稳复苏。

多家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中国今明两年增速预测0.1个百分点至6.8%和6.5%。同时,今年中国GDP全年增长6.5%左右的预期目标也将大概率超额完成。

孙国峰表示,中国一、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9%,三、四季度也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消费。同时杠杆率下降,国际清算银行(BIS)测算的信贷缺口也不断缩小。目前应更加关注深化改革,维护金融稳定。

BIS运用可量化的指标监测全球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其中,信贷/GDP缺口和债务偿还比率(DSR)是两大长期和短期的关键早期预警指标。今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信贷/GDP缺口为24%,高于其他经济体,但较去年的读数有所下降。该读数在2016年一季度升至30.1%,是BIS从1995年追踪中国相关数据以来的最高值。

孙国峰认为,中国有潜力将增长维持在中高速水平,并且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城镇化和经济转型对中国未来增长至关重要。

“城镇化率在2016年为57.35%,应该仍有10%~15%的空间。增长质量可以通过消费对GDP的贡献提升而改善。此外,私营部门投资已经超越了政府投资,持续的基建投资以及新经济部门的投资将帮助中国实现高质量增长。”他称。

他同时也强调,推动结构性改革将为中国的未来增长提供动力。改革领域包括:劳动力市场改革,资本市场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消费驱动增长,土地市场改革,鼓励私人部门投资,加强科技创新,继续推动开放等。

为您推荐: